close

台語中有很多來自英、日語的外來語,是一般台語使用者所耳熟能詳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日本在台殖民50年所遺留下來的影響,以及美國霸權文化對全世界的輸出。日本帝國在台灣推行現代化,建立現代的教育體制,從事基礎建設來發達台灣經濟,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造福台灣人,而是要繁榮進步的台灣為殖民母國日本服務。在這個殖民過程中也提供了台灣人接觸到源自於西方的現代文明,當台灣人要用母語表達這些來自西方或日本的現代觀念以及新事物,只好就以日語或日語中的外來語來表達。相對於源自於英、日語的外來語,其他的西方語言在台語中所留下的足跡就猶如鳳毛麟角。

 

其他西方語言會演變成台語中的外來語,有部份是殖民者留下來的地名稱呼,如福爾摩沙(Formosa)、三貂角(San Diego)、原名富基角(Hoek)的富貴角、原名熱遮蘭城(fort de Zelande)的安平古堡等等之類的。有一大部份是經由日語的外來語變成台語,這一類例如像:水管hò-suh源自日本外來語ホース,原本是英語/荷蘭語的hose/hoos;胸罩bu-lá-jiah源自日本外來語ブラジャー,原本是英語/法語的brassiere/brassière;打工a-lú-bái-toh源自日本外來語的アルバイト,原本是德語的arbeiten;麵包pháng源自日本外來語的パン,原本是葡萄牙語的pão或拉丁語系中其他的法語pain、義大利語pane、西班牙語pan;保險套sá-kuh源自日本外來語的サック/コンドーム原本是英語/德語的Sack,指是麻袋、粗布袋。也是有些詞彙例如肥皂sat-bûn/tê-kho͘,不是經由日本外來語變成台語, 法語中的savon、義大利語的sapone、西班牙語的jabón、葡萄牙語的sabão,其發音與台語的sat-bûn都很接近,甚至連德語的Seife在發音上都要比日語的石鹸(sekken)更接近台語。

 

在時間的過程中有些外來語常常會有所變異,變得不容易辨識出其語源。例如台語中稱土黃色以及土黃色軍服為kha-khih,德語中的Kaki與英語中的khaki都具有與台語同樣意義。台語中的動詞hám (搥打/)與其名詞hám-á (榔頭/鐵錘),源於日語ハンマ,是德語中的hämmern (搥打/)Hammer (榔頭/鐵錘)與英語中的hammer (錘擊/敲打/榔頭)演變來的。台語中的動詞bok (/用拳頭捶擊),便是德語中的boxen (拳擊/用拳打揍),與英語中的box (拳擊/用拳打揍)演變來的。台語中的pōng-khang (碉堡/地下室/山洞),便是源自英語的bunker與德語的Bunker。由於英、德語同屬於日爾曼語系,在台語中才會出現以上這一類在譯音上與德語如此雷同的外來語,相信還有很多這一類的詞彙仍待語言專家去研究發覺。有幾個德語的詞彙例如da (這兒/這時; 那兒/那時)satt (滿的; 吃飽的; 充滿的),其意義與用法跟台語非常類似,在德語中當我們拿東西給別人時可以說da,就像英語的Here it is。在台語中滿滿的沒有空隙叫cha̍t-cha̍t或是cha̍t-pak,發音與意義跟德語的satt也很像,不知這是否是巧合。

 

外來語除了以上音譯的之外,還有意譯的。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sàng-sò͘ (酸素),醫院裡面病患使用的氧氣。Sàng-sò͘是德語Sauerstoff的日語翻譯,sauer是酸的,Stoff是材料,Sauerstoff就是酸的物質。同屬此類源自日語,漢字意譯的外來語,例如社會、經濟、憲法、革命、教育、哲學等等,都成為台語與中文常見的語彙。其中當然也有不少是源自於德語。

 


 

台語內底有真chē ùiiahê外來語, 一般講台語--ê lóng--ê. Siōng主要ê因素, tō是日本台灣殖民50冬留---ê, koh有美國霸權文化對全世界ê影響. 日本帝國台灣推行現代化, 建立現代ê教育體制, ùi基礎建設來發達台灣ê經濟, 真正ê目的m̄是為tio̍h台灣人好, in kā台灣pìⁿ kah繁榮進步, beh殖民母國日本來服務--ê. Tī chit ê殖民過程中, mā hō͘台灣人接觸tio̍h西方ê現代文明, 台灣人beh用母語來表達chiah-ê ùi西方iah是日本來ê現代觀念hāmê事物ê, kan-taⁿē-tàng用日iah是日內底ê外來語來表達. Kap ùiiah是日ê外來語siophēng, 其他西方語言台語內底留----ê tō kechió.


其他西方語言ē演變做台語內底ê外來語, 1部份是殖民者留---ê地號名, Formosa, 三貂角(San Diego), 原名Hoek ê富貴角, 原名fort de Zelande ê安平古堡等等. 1大部份是ùiê外來語pìⁿ做台語--ê, chit--ê: hò-suh(水管)是日本ê外來語ホース, 本底是英語/荷蘭語ê hose/hoos;bu-lá-jiah(胸罩)是日本外來語ブラジャー, 本底是英語/法語的brassiere/brassière;a-lú-bái-toh(打工)是日本外來語êアルバイト, 本底是德語ê arbeiten;pháng(麵包)是日本外來語êパン, 本底是葡萄牙語ê pão iah拉丁語系--nih ê法語pain, 義大利語pane, 西班牙語pan;sá-kuh(保險套)是日本外來語êサック/コンドーム, 本底是英語/德語ê Sack, 意思是麻布á, 粗布á. Māchi̍t-kóa詞像sat-bûn/tê-kho͘(肥皂), m̄是經過日本外來語變台語--ê, 法語ê savon, 義大利語ê sapone, 西班牙語ê jabón, 葡萄牙語ê sabão, 發音lóng kap台語ê sat-bûnóa, 甚至連德語ê Seife發音lóng比日語ê sekken (石鹸) koh-khah接近台語.


chi̍t-kóa外來語久長ê時間--nih ē來演變, kah chhōe bē出語源. 像台語êkha-khih(土色iahê軍服), 德語ê Kaki hām英語ê khaki lóng kap台語kāng款意思. 台語ê動詞hámkap名詞hám-á, 是日語ê ハンマ, cheùi德語ê hämmern (搥打/), Hammer (榔頭/鐵錘) kap英語ê hammer (錘擊/敲打/榔頭)演變---ê. 台語ê動詞bok, tō是德語ê boxen (拳擊/用拳打揍), kap英語ê box (拳擊/用拳打揍)演變---ê. 台語êpōng-khang, 是英語ê bunker hām德語ê Bunker. 英語kap德語kāng款屬Germanic語系, 台語內底m̄-chiah ē出現頭前hiah-ê譯音kap德語chiah óaê外來語, 相信iáuchiâⁿ chē chitê, che tio̍h-ài等語言專家繼續去研究. kúi ê德語ê語彙, da(這兒/這時; 那兒/那時) kapsatt(滿的; 吃飽的; 充滿的), 意思kap用法hām台語óa, tī德語--nih lánthe̍h mi̍h-kiāⁿ hō͘別人êē-sáida, tō像英語ê Here it is. 台語êcha̍t-cha̍tiahcha̍t」表示tīⁿ-tīⁿphāng, 發音kap意義hām德語ê satt māsêng, m̄知是m̄ê情形.


外來語除去頭前音譯--ê, kohùi語詞ê意思翻---ê. Ta̍k-ê khah--ê tōsàng-sò͘(酸素). Sàng-sò͘是德語Sauerstoff ê日語翻譯, sauer是酸--ê, Stoff是材料, Sauerstoff tō是酸ê mi̍h-kiāⁿ. Kāng款屬chitùi漢字翻---ê外來語, 像社會, 經濟, 憲法, 革命, 教育, 哲學等等, lóng chiâⁿ做台語kap中文chia̍pê語詞. 其中當然bē-chióùi德語來--ê.

 

──TGB通訊》122(2009/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