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看新聞, 看到政治人物整天在胡搞, 押注以及爭搶個人政治前途, 就倒盡胃口. 政治人物的成敗, 卻牢牢地牽扯住我們的心思, 每次選舉都像開賭盤, 政客耍弄一下, 群眾就跟著動一步, 我愈看愈不知道一直這樣下去, 我們到底能有什麼未來?
台灣人政治勢力掌權, 不必然能給我們更廣闊的未來, 我們的心思如果一直放在過去和現在, 只一直牽掛著在台中國人的勢力, 或只注意著脫離中國的威脅, 都不會因此讓我們跨更大步出去, 台灣的現代化才是我們得關注的戰略方向.
現代化大家都知道也大家都嚮往, 但是到底怎樣才是現代化? 要如何現代化? 台灣離現代化到底有多遠? 日本和中國的歷史經驗, 應當能夠給我們不少反省.
日本19世紀末期的明治維新, 使他們至今仍是亞洲第一等的國家, 同時代的清國自強運動沒有提昇國力, 反而淪為西方強權的「次殖民地」, 差別在哪裡? 日本明治維新只是將統治權從幕府轉到官僚手上, 沒有徹底清洗「臣民社會」的封建觀念, 以形成現代的市民社會; 清國被革命, 中國社會的發展卻仍舊沒有起色.
日本和中國的經驗讓我們看到什麼? 台灣正慢慢走出威權統治陰影的此時, 可曾真正面對限制我們進步的阻礙? 科技, 資訊與消費的現代化我們好像不輸人, 可是我們的文化, 思想和價值標準, 依舊延續著國民黨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型態, 不但沒有脫離舊時代的決心, 也沒有對現代化的整體策略及深刻反省.
如果去過日本, 對他們便利的公共運輸, 舒適乾淨的生活環境, 土地與資源的有效運用, 應該都會很羨慕. 聽說70年代之前的日本, 就和台灣一樣, 環境髒亂, 河川惡臭, 空氣污染, 40年來的轉變, 台灣須用多久的時間才跟得上?
現代化的過程, 得付出什麼社會代價? 像日本為了拚經濟, 建團地(大量的公寓大樓)給擠到都市找工作的人住, 從農村搬離到都市, 也是社會關係的破壞與重組, 文化和精神的壓迫有多嚴重? 被迫放棄原本的生活習慣及環境, 適應新社會的型態和步調, 生活空間的限制, 權力的束縛, 經濟的剝削, 生存成為工作, 消費與再生產的循環, 人與人的關係, 也被政治經濟社會地位和利益代替了.
現代化的成果是什麼人在享受? 促進現代化的公共投資, 大部份是為了經濟發展, 日本發達的都市運輸系統就是為方便通勤人口的流通. 城鄉發展差距愈拉愈大也是現代化的必然現象, 犧牲農村來成就政治經濟中心, 犧牲勞動人口來成就經濟發展......
像日本的新幹線, 縮短了交通時間, 但是搭乘卻得花更昂貴的費用. 台灣剛好在建高鐵, 這種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是必要的, 然而應以公共服務來定位, 或以使用者付費的概念? 公共運輸愈來愈快愈方便, 勞動力, 產品和觀光客的流通都跟著加速, 最後得利的是什麼人? 這樣是否加速了階級的差別? 現代化的建設本來就得犧牲某部份人?
像三重和新莊一直就是在成就台北市, 生活品質差, 環境狹窄, 都市規劃混亂, 卻是累積台北中心的勞動力來源. 大台北中心享受政治經濟的成果, 卻又看不起三重和新莊? 我們一切以經濟發展, 以財團和既得利益的立場為最高原則, 公共建設優先集中於台北市, 像捷運系統, 最先完成的是全線於台北市內的木柵線, 提供勞動力的三重埔和新莊這些地方, 最後才動工. 我們現代化公共投資的趨勢怎麼和日本差那麼多?
拚經濟後, 開始考慮生活品質了, 離開政治經濟中心的, 仍是有錢又有閒的優勢階級, 像很多鄉郊的民宿和休閒農場, 大多是退休的小資產階級或中產階級所經營, 將他們的首都經驗搬回在地, 有能力消費的同樣是有錢有閒的階層. 經濟層面外, 在地的文化與產業, 得到了怎樣的自主發展空間?
日本古早各地分屬不同國, 造成今日他明顯的地方意識, 台灣實在太小了, 又沒有日本這種歷史經驗與意識, 外來統治者一個接一個, 我們必須學統治者的「國語」, 必須接受統治者的價值觀, 符合統治者的一切標準, 犧牲地方性和自主性, 才得以進入統治者的世界, 讓個人出頭. 這也許是造成台北中心的源頭. 現在有人開始強調所謂的南方觀點, 不過若不是粗淺的政治操作, 就是在複製台北權力模式.
日本今日的現代化, 是幾代人拚來的成果. 日本在19世紀末, 接觸西方的文明, 拚命找尋生路, 雖然有天皇和幕府的集權體制, 但他們從不同國/藩的認知出發, 發展到整體出路的思考, 各派都用他們的意志和生命實踐他們的信念.
台灣走不出中國威權集權的統治思想, 也不敢徹底反叛台北模式的標準. 我們和日本差別在哪裡? 也許就是缺乏對社會實際變動的理解, 也缺乏找尋出路的企圖, 堅守信念的意志與面對困境的擔當.
Ta̍k工若看新聞, 看hiah-ê政治人物teh lā-sái, teh teh-tù, teh搶個人ê政治前途, tō ē真嚥氣. 政治人物ê成敗, soah kā lán ê心肝牽bán tiâu--leh, kiàn pái選舉to ná像teh開盤, 政客lāng--chi̍t-ē, 群眾tō tòe in行1步, góa jú看jú m̄知iáⁿ一直án-ne落--去, lán到底ē-tàng有siáⁿ-mih未來?
台灣人政治勢力佔tio̍h權, 無必然tō ē hō͘ lán khah開闊ê未來, kan-taⁿ kā lán ê心思hē tī過去hām現此時, kan-taⁿ teh計較在台中國人ê勢力, iah是kui心想beh脫離中國ê威脅, lóng bē hō͘ lán hāⁿ koh khah大步出--去, 台灣beh現代化chiah是lán ài要意ê戰略方向.
現代化ta̍k-ê lóng知mā ta̍k-ê lóng愛, m̄-koh到底án-chóaⁿ chiah是現代化? Beh án-chóaⁿ現代化? 台灣離現代化到底有jōa hn̄g? 日本kap中國ê歷史經驗, 應當ē-tàng hō͘ lán真chē反省.
日本19世紀尾期ê明治維新, hō͘ in到taⁿ iáu是亞洲第1等ê國家, kāng時代ê清國自強運動無hō͘ in提昇國力, 顛倒變做西方強權ê『次殖民地』, 差別tī toh? 日本明治維新kan-taⁿ kā統治權ùi幕府sóa到官僚手頭, 無徹底清洗『臣民社會』ê封建觀念, 來形成現代ê市民社會; 清國hông革命掉, 中國社會ê發展soah猶原hiah-nī ló͘.
日本kap中國ê經驗hō͘ lán看tio̍h siáⁿ mê-kak? 台灣ta̍uh-ta̍uh-á行出威權統治暗影ê chit chūn, kám有正經teh面對限制lán進步ê阻礙? 科技, 資訊kap消費ê現代化lán ná像無khah輸--人, m̄-koh lán ê文化, 思想kap價值標準, iáu teh延續國民黨時代ê政治經濟社會型態, m̄-tāⁿ無脫離舊時代ê決心, mā無對現代化ê整體策略kap深刻反省.
若去過日本, 對in利便ê公共運輸, sù-sì清khì ê生活環境, 土地kap資源ê有效運用, 應該lóng ē真欣羨. 聽講70年代chìn前ê日本, tō kap台灣sio siâng, 環境a-cha, 溪á thái-ko, 空氣lah-sap, 40冬來ê轉變, 台灣ài用jōa久ê khùi力chiah tòe ē tio̍h?
現代化ê過程, ài付出siáⁿ款社會代價? 像日本為tio̍h拚經濟, 起團地(大phiàn ê公寓大樓) hō͘ chek來都市食頭路ê人khiā, ùi庄kha搬sóa到都市, mā是社會關係ê破壞kap重組, 文化kap精神ê壓迫有jōa嚴重? 被迫放棄本底ê生活慣勢kap環境, 適應新社會ê型態hām步調, 生活空間ê限制, 權力ê束縛, 經濟ê剝削, 生存變做工作, 消費kap再生產ê巡迴, 人kap人ê關係, mā hō͘政治經濟社會地位kap利益替換--去.
現代化ê成果是siáⁿ款人teh享受? 促進現代化ê公共投資, 大部份是為tio̍h經濟發展, 日本發達ê都市運輸系統tō是beh方便通勤人口ê流通. 城市kap庄kha ê發展jú khiú差jú大mā是現代化ê必然現象, 犧牲農村來成就政治經濟中心, 犧牲勞動人口來成就經濟發展......
像日本ê Shinkansen(新幹線), hō͘交通時間束短, m̄-koh beh使用tio̍h-ài khai khah貴ê費用. 台灣tú好teh起高速鐵路, chit款現代化ê交通運輸是有需要--ê, m̄-koh che ài用公共服務來定位, iah是ài用使用者付費ê概念? 公共運輸jú來jú緊jú方便, 勞動力, 產品hām觀光客ê流通lóng ē加速, 最後chhńg利頭--ê是siáng? Án-ne kám是ē加速階級ê差別? 現代化ê建設本底tō是ài犧牲某1部份人?
像三重埔hām新莊自來tō是teh成就台北市, 生活品質bái, 環境ak-chak, 都市規劃混亂, soah是累積台北中心ê勞動力來源. 大台北中心teh享受政治經濟ê成果, soah koh看三重埔hām新莊無目地? Lán一切以經濟發展, 以財團hām既得利益ê立場做最高原則, 公共建設lóng優先集中tī台北市, 像捷運系統, tāi先完成--ê是全線tī台北市內ê木柵線, 提供勞動力ê三重埔hām新莊chiah-ê所在, 到kah siōng尾chiah開始做. Lán現代化公共投資ê趨勢nah ē kap日本差hiah chē?
拚經濟了後, 開始考慮tio̍h生活品質--a, beh離開政治經濟中心--ê, iáu是有chîⁿ koh有êng ê優勢階級, 像真chē庄kha所在ê民宿hām休閒農場, 大部份是退休ê小資產階級iah是中產階級起--ê, kā in ê首都經驗搬tńg去在地, 有才tiāu消費--ê kāng款是有chîⁿ有êng ê階層. 經濟層面以外, 在地ê文化kap產業, kám chiaⁿ實有自主ê發展生路?
日本古早各地是無kāng國, 造chiâⁿ今á日in真強ê地方意識, 台灣實在siuⁿ細--a, koh無日本chit款歷史經驗kap意識, 外來統治者1 ê接1 ê, lán tio̍h-ài學統治者ê 『國語』, tio̍h-ài接受統治者ê價值觀, 符合統治者ê一切標準, 犧牲地方性kap自主性, chiah有法tō͘入去統治者ê世界, hō͘個人出頭. Che hōan-sè是造chiâⁿ台北中心ê源頭. Chit-má有人開始teh強調所謂ê南方觀點, m̄-koh若m̄是粗淺ê政治操作, tō是teh copy台北權力模式.
日本今á日ê現代化, 是kúi nā代人拚--來ê成果. 日本tī 19世紀尾期, chih接tio̍h西方ê文明, 拚命teh chhōe生路, 雖bóng有天皇kap幕府ê集權體制, m̄-koh in ùi無kāng國/藩ê認知出發, 發展到整體出路ê思考, ta̍k派lóng用in ê意志kap性命beh實踐in ê信念.
台灣行bē出中國威權集權ê統治思想, mā m̄敢徹底反背台北模式ê標準. Lán kap日本差tī toh位? Hōan-sè tō是欠缺對社會實際變動ê理解, mā欠缺走chhōe出路ê企圖, 堅持信念ê意志hām面對困境ê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