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運動的挑戰
台灣運動界最大的困境, 是辨不清與體制的關係, 運動的定位, 方向和策略不明確, 運動頭人的階級性格, 限制了運動的發展, 社會和歷史的解釋權也握在頭人, 精英及公職手中, 運動變成道德的呼籲和技術問題的爭取, 不是在實際社會力角力的鬥爭中, 形成人民運動的自主力量, 來抵制並瓦解體制.
運動工作者若不願向現狀妥協, 不僅得批判權力者, 也得挑戰群眾的認知, 先讓自己的思想武裝起來, 有了明確的思想, 才有明確的立場, 目標, 戰略, 戰術和組織, 形成真正的人民運動.
運動必須先有準備於未來實現的抽象總目標, 面對當前的政治經濟社會條件, 形成落實運動實踐的策略, 歷史經驗是運動認知社會趨勢的基礎. 運動不是求「復古」, 重點是在目前生產技術及社會發展的基礎上, 突破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運作; 原住民部落不是要回去原始的生活狀態, 是要在現今的社會找到生存發展的空間!
運動的大方向, 不是和體制權力者計較技術性的操作. 環保運動應檢討人與土地的關係, 批判開發剝削重過在地的生存, 替代方案或數字統計無法使社區群眾有力氣自覺地去經營自己的生活環境; 爭論音標符號, 討論教材形式, 強調母語多美多有感情, 無法讓群眾搶到主體發聲的地位!
要對抗體制的權威, 卻拚命地想成為精英與專業, 取代草根發聲, 反而將運動群眾束死在體制的規範裡, 為了社區營造的效率, 為了實現「進步」的目標, 集體參與, 群眾的協調, 溝通與對話, 在地歷史的理解, 都不會比頭人或學者的專業規畫更為重要?
為了得到現實的成就, 為了得到主觀世界的自我滿足, 運動的實質意義變做空虛的符號操作. 1986綠色行動反戒嚴, 1987 228公義運動打破歷史禁忌, 1987聲援台獨案爭取思想言論自由, 1988新國家運動挑戰威權壓制, 1990總統民選全國行軍突顯體制矛盾, 1991台建組織行使抵抗權爭取組織結社權, 1992人民制憲形成社會力, 都是為了突破時代的條件與統治體制的限制, 現在不但沒有繼續將運動推向民族解放的目標, 台獨運動反而退至連「高度自治」的層次都談不上, 從正名, 制憲, 國家正常化到公投國慶日, 愈走愈倒退, 中華民國推不倒, 就承認它, 把外殼換做「台灣」, 顛倒是在替現實的不義體制「就地合法化」!
運動的實踐, 是將一致的核心思想, 反映於各運動陣地的主張, 原住民族運動, 農民運動, 勞工運動......各種社會力合作, 對話兼鬥爭, 在瓦解統治體制的運動過程, 形成新的世界觀, 新的社會關係和新的體制. 然而各派運動的格局和訴求卻侷限在個別的議題, 不僅未以總目標(最高綱領)來進行社會及運動的對話, 甚至為了搶奪體制的資源, 而相互抵制.
人民運動是為破除不公平體制文化霸權, 追尋台灣社會的主體, 或只是在體制控制的社會, 爭取改善, 改良的空間? 運動是要借草根參與來「在地化」, 讓群眾成為有力的主體, 或只是滿足精英, 專業的頭人權威和成就? 運動是要讓群眾挺立, 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結構和體制化思考, 或只是要接受現實, 隨著主流媒體和投機政客起舞?
重新來思考過去以來運動所反映出來的現象, 走出讀冊人的世界, 反省我們的歷史經驗, 理解群眾的生命力與實際生活, 面對當下的社會條件, 才能有開創性和批判性, 從自我革命開始, 回應整體社會的困境與個人的不足, 形成新的反體制運動, 有了這種實在的認知, 就能夠真正接受我們現在的處境及欠缺, 了解自己現在該做什麼, 也在這裡找到真正的運動生命以及運動實踐: 沒有思想革命, 任何改革進步都不可能實現!
(5)運動ê挑戰
台灣運動kho͘-á siōng大ê困境, 是kap體制ê關係拆bē清, 運動ê定位, 方向kap策略無明確, 運動頭人ê階級性格, 限制運動ê發展, 社會kap歷史ê解說權mā la̍k tī頭人, 精英kap公職手--nih, 運動變做道德ê呼籲kap技術問題ê爭取, m̄是tī實際社會力kà力ê鬥爭內底, 形成人民運動ê自主力量, 來抵制hām瓦解體制.
運動工作者若無beh kap現狀妥協, m̄-tāⁿ ài批判權力者, mā ài挑戰群眾ê認知, ài先hō͘ ka-tī ê思想武裝--起-來, 有明確ê思想, chiah ē有明確ê立場, 目標, 戰略, 戰術kap組織, 形成真正ê人民運動.
運動ài先有beh tī未來實現ê抽象總目標, 面對現此時ê政治經濟社會條件, 形成落實運動實踐ê策略, 歷史經驗是運動認知社會趨勢ê基礎. 運動m̄是beh『復古』, 重點是tī目前生產技術kap社會發展ê基礎, 突破資本主義ê政治經濟運作; 原住民部落m̄是beh tńg去原始ê生活狀態, 是beh tī現此時ê社會chhōe tio̍h生存發展ê空間!
運動ê大方向, m̄是kap體制權力者計較技術性ê操作. 環保運動是beh檢討人kap土地ê關係, 批判開發剝削khah重過在地ê生存, 替代方案iah是數字統計bē hō͘社區群眾有khùi力有自覺去經營in ê生活環境; 爭論音標符號, 討論教材形式, 強調母語jōa súi jōa有感情, bē hō͘群眾搶tio̍h主體發聲ê地位!
Beh對抗體制ê權威, soah拚命beh chiâⁿ做精英, chiâⁿ做專業, thang替代草根發聲, 顛倒kā運動群眾束死tī體制ê規範內底, 為tio̍h社區營造ê效率, 為tio̍h實現「進步」ê目標, , 集體參與, 群眾ê協調, 溝通kap對話, 在地歷史ê理解, lóng bē比頭人kap學者ê專業規畫khah重要?
為beh得tio̍h現實ê成就, 為beh得tio̍h主觀世界ê自我滿足, 運動ê實質意義變做空虛ê符號操作. 1986綠色行動反戒嚴, 1987 228公義運動phah破歷史禁忌, 1987聲援台獨案爭取思想言論自由, 1988新國家運動挑戰威權壓制, 1990總統民選全國行軍突顯體制矛盾, 1991台建組織行使抵抗權爭取組織結社權, 1992人民制憲形成社會力, lóng是teh突破時代條件hām統治體制ê限制, chit-má m̄-tāⁿ無繼續kā運動sak tùi民族解放ê目標, 台獨運動soah退到hām「高度自治」ê層次to無, ùi正名, 制憲, 國家正常化到公投國慶日, jú行jú倒退, 中華民國ián bē倒, tō kā承認, kā外殼換做「台灣」, 顛倒是teh替現實ê不義體制『就地合法化』!
運動ê實踐, 是kā一致ê核心思想, 反映tī各運動陣地ê主張, 原住民族運動, 農民運動, 勞工運動......各種社會力合作, 對話兼鬥爭, tī瓦解統治體制ê運動過程, 形成新ê世界觀, 新ê社會關係kap新ê體制. M̄-koh各派運動ê vision kap訴求soah束tī個別ê議題, m̄-tāⁿ無用總目標(最高綱領)來進行社會kap運動ê對話, 甚至為beh搶tio̍h體制ê資源, soah互相teh抵制.
人民運動是beh破除無公平ê體制文化霸權, 走chhōe台灣社會ê主體, iah是kan-taⁿ beh tī體制控制ê社會, 爭取改善, 改良ê空間? 運動是beh借草根參與來「在地化」, hō͘群眾chiâⁿ做有力ê主體, iah是beh滿足精英, 專業ê頭人權威hām成就? 運動是beh hō͘群眾khiā起, 改變無合理ê社會結構kap體制化思考, iah是beh接受現實, chiâⁿ做主流媒體hām投機政客ê尾liu?
重頭來思考過去以來運動反映--出-來ê現象, 行出讀冊人ê世界, 反省lán ê歷史經驗, 理解群眾ê性命力hām實際生活, 面對現此時ê社會條件, chiah ē有開創性kap批判性, ùi自我革命開始, 回應整體社會ê困境kap個人ê不足, 形成新ê反體制運動, 有chit款實在ê認知, tō ē真正接受lán chit-má ê處境kap不足, 了解ka-tī chit-má ài做ê tāi-chì, mā tī chia chhōe tio̍h真正ê運動性命hām運動實踐: 無思想革命, 任何改革, 進步lóng無可能實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