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社會條件

社會變化是社會各種勢力鬥爭角力的結果, 守在主觀的世界裡, 世界就會因此改變?

 

時勢一直轉變, 運動不能再死守以往反國民黨時代的觀念和方法, 國民黨仍掌握政府時, 「反國民黨」是運動明顯且直接的訴求, 到了民進黨分得政治經濟權後, 「改革」「進步」猶原被當做選舉動員的口號, 壓制, 剝削, 不義的資源分配充其量是有稍微改善, 可是為什麼我們仍承受著舊時代留下來的困境?

 

過去人民運動與民進黨政客結合, 是當時歷史條件所形成的, 觀察歷史不能抽離社會發展的過程, 不過目前對運動的檢討和發展, 必須以當前的社會條件來對話.

 

國民黨這個舊政經集團, 當然是阻擋社會進步的主要勢力, 然而民進黨已成為體制的享受者和維護者, 他們將人民運動的訴求當做策略的運用, 遇到選舉形勢不看好時, 就喊出「改革」「愛台灣」的口號, 來動員選票; 走進中華民國這個賊窟賭博, 賭輸了, 就牽怒於人民運動引起主流價值反彈, 來壓制人民運動的進步性. 運動若不提昇至對整體體制的反省與批判, 台灣社會不可能有突破性的轉變, 只反國民黨不但無法解決問題, 連問題根源也解釋不通.

 

台派不敢放棄李登輝情結和民進黨情結, 對民進黨再怎麼不滿, 仍舊脫不出「團結泛綠抵制泛藍」的思考, 不受民進黨所重者, 就緊抱李登輝大腿, 將鞏固統治體制的權威思考及價值標準視為「進步」「改革」; 一直成立什麼聯盟, 幾社幾會, 正名, 制憲, 正常化國家......等訴求換了又換, 不斷提出新口號的運動俱樂部, 能讓舊勢力自動消退? 讓既得利益良心不安? 讓台灣人就此出頭天?

 

在過去的戒嚴時期, 利用選舉來突破政治控制的封鎖, 少數頭人或是知識份子用言論啟蒙群眾, 有其時代性的進步意義; 時代潮流在改變, 群眾在進步, 頭人不知提昇, 繼續用「社會良心」「知識清流」的態勢代替人民發聲, 假先知們嘴角全波, 詳細一聽就看穿他們中國士大夫的奴才思想: 當權者應當重視他們的意見, 應當任用他們來進行改革!

 

過去用台灣主體的口號, 來抵制中國化的洗腦教育, 突顯體制的不義. 至今, 將中國化教育換做台灣化教育, 將中國財團換做台灣黑金, 將中國人控制換做台灣人掌權, 換湯不換藥, 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 比誰比較「愛台灣」, 用良心和道德做訴求, 繼續連署, 呼籲, 發聲明, 繼續先考慮媒體效果, 不知改變事工進行的方法與效率, 不知檢討策略思考和訴求對象, 也不敢先深沉地自我革命, 依然靠人脈關係, 靠群眾對頭人權威及道德的信任, 這樣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運動的主張應回應時代的條件, 社會趨勢與歷史事實不是主觀認定的! 所謂的「左派」否定運動群眾對國民黨舊勢力的怨恨, 質疑人民運動對台灣主體性的追求, 直接要跳過現實的歷史階段和社會過程, 真的有活在當下嗎? 軍公教的優待政策是替統治階級鞏固體制的特權, 將教師抗稅應說成是為爭取組工會, 用受僱者的概念來理解軍公教的階級立場, 符合人民群眾實際的生活經驗嗎? 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嗎? 不滿民進黨和台派粗魯的政治操作, 卻用華語思考不屑福佬沙文主義, 用不著邊際的理論否定民族解放的進步意義, 用統治霸權的語文教育群眾必須建立階級意識, 真的是與群眾站在一起嗎?

 

過去為解除體制對社會進步的束縛, 必須鬆動體制對社會的控制, 換來運動信念化為行動的空間. 現在, 仍得停留在期待體制改良的層次嗎? 運動應將新的價值體系落實於群眾實際的生活中, 形成新的陣地, 來瓦解舊體制, 不須仍舊希望體制照我們的建議來改善, 像組織新的產銷型態, 來瓦解地方派系掌握的產銷剝削體系, 而非介入派系分贓妄想減少剝削.

 

「改革」「進步」不是文字宣傳, 不是言論壓力, 不是幹部專家的活動, 更不是新名詞新口號的運動俱樂部, 運動是社會實際角力的鬥爭, 運動是組織進步群眾向體制奪權的鬥爭. 運動的力量要整合, 不是頭人精英間計較利益, 權力與地位, 是思想與方向的對話.

 

什麼是組織社會力? 得先打破精英心態, 習慣於集體決定與行動的模式, 不是用知識份子的思考替群眾做決定, 不是頭人代替群眾和體制喊價, 精英頭人只是運動的一部份; 面對體制, 運動是要讓群眾有力, 要將阻擋人民自主的限制清除掉, 組織群眾也挑戰群眾, 建立深入群眾的陣地, 提昇群眾和運動者的自主與自覺, 脫離體制的束縛, 以起造新的社會, 新的體制, 同時也逐漸瓦解既有統治體制, 而不是將群眾引回去舊體制, 將自主的社會力重新「體制化」.




(4)社會條件

社會變化是社會各種勢力鬥爭ê結果主觀ê世界--nih, 世界kám tō ē自動改變?

 

時勢一直teh轉變運動bē-tàng koh死守éng過反國民黨時代ê觀念hām方法國民黨iáu hōaⁿ政府ê時代「反國民黨」是運動明顯koh直接ê訴求kah民進黨討tio̍h khah chē政治經濟權了後「改革」「進步」猶原hông當做選舉動員ê口號壓制剝削不義ê資源分配極加有sió-khóa改善, m̄-kohán-chóaⁿ lán koh繼續teh承受舊時代留--困境?

 

過去人民運動kap民進黨政客結chò-hóe, hit chūn ê歷史條件形成--ê, 觀察歷史bē-tàng脫離社會發展ê過程, m̄-koh現此時對運動ê檢討kap發展, tio̍h-àichit-má ê社會條件來對話.

 

國民黨chit ê舊政治經濟集團當然是阻擋社會進步ê主要勢力, m̄-koh民進黨已經chiâⁿ做體制ê享受者kap維護者, in kā人民運動ê訴求當做策略ê運用, tú tio̍h選舉勢面bái ê, tōhoah「改革」「愛台灣」ê口號來動員選票入去中華民國chit ê賊窟po̍ah pháiⁿ-kiáu, po̍ah, tō牽拖講人民運動造chiâⁿ主流價值倒彈, beh壓制人民運動ê進步性運動若無提昇到對整體體制ê反省hām批判台灣社會無可能有突破性ê轉變, kan-taⁿ反國民黨m̄-tāⁿ無法tō͘解決問題連問題根源解說.

 

台派敢放棄李登輝情結kap民進黨情結對民進黨koh án-chóaⁿ不滿「團結泛綠抵制泛藍」ê思考猶原脫bē lī, óa bē過民進黨--ê, tō kā李登輝mo͘h tiâu-tiâu, kā鞏固統治體制ê權威思考kap價值標準當做是「進步」「改革」一直成立某mih聯盟, siáⁿ-mihsiáⁿ-mih正名制憲正常化國家......chiah-ê訴求換koh再換變做不斷提出新口號ê運動俱樂部, kámán-ne舊勢力tō ē自動消退既得利益tō ē良心不安台灣人tō ē出頭天?

 

過去戒嚴時期利用選舉來突破政治控制ê封鎖, chió數頭人iah是知識份子用言論啟蒙群眾, che lóng有無kāng時代條件ê進步意義時勢teh群眾teh進步頭人知提昇繼續用「社會良心」「知識清流」ê khut勢替代人民發聲假先知chòaⁿ kah ē飛天ē鑽地詳細kahtō kā in中國士大夫ê奴才思想看出出當權者應當ài重視in ê意見應當ài任命in來進行改革!

 

過去用台灣主體ê口號來抵制中國化ê洗腦教育突顯體制ê不義taⁿ, kā中國化教育換做台灣化教育, kā中國財團換做台灣黑金, kā中國人控制換做台灣人hōaⁿ, che tōlán beh追求ê理想--a? siáng khah「愛台灣」用良心kap道德做訴求猶原teh連署呼籲發聲明猶原先考慮媒體效果, m̄知改變事工進行ê方法kap效率, bē-hiáu檢討策略思考kap訴求對象, mābeh先深沉來自我革命, iáu koh是靠人脈關係靠人情po̍ah-nóa, 靠群眾對頭人權威hām道德ê信任, án-ne kámiáⁿ tòe ē tio̍h時代ê kha?

 

運動ê主張ài回應時代ê條件社會趨勢kap歷史事實是主觀認定--ê! 所謂ê「左派」否定運動群眾對國民黨舊勢力ê怨恨質疑人民運動對台灣主體性ê追求直接beh跳過現實ê歷史階段hām社會過程, án-ne kám正經活現此時ê台灣社會軍公教ê優待政策是替統治階級鞏固體制ê特權, kā教師抗稅ngē講做是beh爭取組工會用受僱者ê概念來解說軍公教ê階級立場, kám符合人民群眾實際ê生活經驗? Kám符合歷史發展ê事實? Tū-lān民進黨hām台派粗魯ê政治操作, soah用華語思考phìⁿ-siùⁿ Hō-ló沙文主義13天外ê理論否定民族解放ê進步意義用統治霸權ê語文教育群眾ài建立階級意識, án-ne kám正經是kap群眾khiā tàu?

 

過去為beh解除體制對社會進步ê束縛, ài改善體制對社會ê控制換來運動信念chhun kha出手ê空間. Chit-má, kám koh tio̍h停留期待體制改良ê層次運動ài kāê價值體系落實群眾實際ê生活--nih, 形成新ê陣地來瓦解舊體制, m̄iáu teh ǹg望體制照lán ê建議來改善像組織新ê產銷型態來瓦解地方派系掌握ê產銷剝削體系, m̄是介入派系分贓來siàu想減輕剝削.

 

「改革」「進步」是文字宣傳, m̄是言論壓力, m̄是幹部kap專家ê活動, koh khah m̄是新名詞新口號ê運動俱樂部運動是社會實際ê鬥爭運動是組織進步群眾體制奪權ê鬥爭運動ê力量beh整合, m̄是頭人精英teh計較利益權力kap地位是思想kap方向ê對話.

 

Siáⁿ-mih是組織社會力? Ài phah破精英心態慣勢集體決定kap行動ê模式, m̄是用知識份子ê思考替群眾做決定, m̄是頭人替代群眾kap體制hoah精英頭人kan-taⁿ是運動ê 1部份面對體制運動是beh hō͘群眾有力, beh kā阻擋人民自主ê限制khà組織群眾挑戰群眾建立深入群眾ê陣地提昇群眾kap運動者ê自主kap自覺脫離體制ê束縛, thang起造新ê社會ê體制同時mā kā既有統治體制瓦解, m̄群眾引chhōa入去舊體制, kā自主ê社會力重新「體制化」.

 

──TGB通訊》79(200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