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每逢上下班或假日都會塞車,台北縣政府和淡水鎮公所打算在捷運和淡水河間的溪埔地,開一條淡水到關渡的四線道以改善交通狀況,竹圍地區的居民自發組織「反淡北道路聯盟」反對這個工程計畫。
這個開路計畫,是延續10多年前淡水環河快速道路的修改版,其實主要是為了解決淡海新市鎮開發10多年仍難以發展的難題。10多年前,當時淡水的社區文史工作者和社運團體,結合了淡水街區的居民,把這個開路工程擋了下來。差不多同時間,淡水河對岸的八里,也為了開發台北港,準備開一條環河快速道路,也同樣地被在地居民阻擋下來。當年若沒阻擋開新路的工程,現在淡水河過關渡到出海口這段,河道兩邊將會是兩條高架的快速道路,將人和溪水隔開。
竹圍居民7~8月間組成「反淡北道路聯盟」堅持反對,這個工程案現在才慢慢地受到社會與媒體的關心和注意。
這幾個月來,8月淡水鎮公所舉辦工程說明會,現場動員許多黑衣人,去到那裡要表達反對立場的人,心裡都增添了不少驚惶;「反淡北道路聯盟」成員散發反對的傳單,卻被警察開罰單;淡水到處會看到鎮公所「支持興建」的紅布條,可是在私人地掛反對的布條,有的隔天就不見,有的甚至被公所警告要開環保罰單;竹圍在地的反對者,也不時有地方勢力去「關心」。
計畫開這條新路是公共議題,面對反對的聲音,國民黨的台北縣長起初就很強硬地表明,就算違法也一定要在年底前發包。行政院宣佈博奕特區優先考慮設於離島後,這位天才縣長立刻說要挖一條水路將淡海隔開成為離島,以爭取博奕特區的設置。後來,10月中,支持開路者發動遊行,從淡水竿蓁林一路走到竹圍,向反對者嗆聲,隊伍裡還參雜了幾群不良仔;淡水鎮長更公開表示有「少數人」反對,致使淡北道路無法順利開工。現在環保署宣佈這個開路計畫須做環境影響評估,縣政府和鎮公所竟跑去環保署施壓。
10幾年前,用「經濟開發」和「在地發展」的理由,不顧在地漁民等的反對,將新市鎮預定地強行整平;八里的台北港,堤防突出海岸好幾公里,後來都證明了是不當的政策。現在要開淡北道路,接著是淡江大橋、淡海的博奕特區和購物娛樂中心,再接下去,是不是會繼續向北淡水、三芝一路開發過去?這些開發案到底是為了誰的利益?真的在為在地發展考量嗎?
其次,不論公共工程或是社區營造,這種經濟發展的開發計畫造成什麼結果?經濟發展的訴求包裝得很完美,實際上卻一直破壞在地原本的社會關係;硬體一直「建設」,人與人、人與環境、與土地的連結反而愈疏遠;賺錢的商業化思考,也讓在地的人文氣味一直消散。如今為了解決新市鎮發展的交通問題,官方開出300億的改善方案。但是我們若逆向地來檢討,不斷開路,真的能改善交通問題嗎?淡水難道不是已經開發過度了嗎?10幾年前的淡海新市鎮,難道不是自始就不應開發的嗎?
第三,對政府的公共工程政策,民間只能接受,或是有權表達反對的觀點?面對在地反對的聲音,官方掌握行政權力和資源的優勢,為何又一再地阻撓反對者表達立場的管道?台灣真的民主了嗎?假如是,對自己生活的地方要變成什麼樣子,在地人有權參與嗎?有權決定嗎?
淡水piān-nā上下班iah是hioh-khùn日lóng ē that車, 台北縣政府kap淡水鎮公所àn-sǹg beh tī電車路kap淡水河中ng ê溪埔地, 起1 chōa淡水到Kan-tāu ê 4線道, 講是beh改善交通, 竹圍á ê人自發組織「反淡北道路聯盟」teh反對chit-ê工程計畫.
Chit-ê開路ê計畫, 是延續10外冬前淡水環河快速道路ê修改版, 其實主要是為tio̍h beh解決淡海新市鎮開發10外冬iáu無法度發展ê困境. 10外冬前hit-chūn, 淡水ê社區文史工作者kap社運團體, 結合淡水街á ê khiā家, kā chit-ê開路工程擋--落-來. 差不多kāng時間, 淡水河對岸ê八里, mā為tio̍h開發台北港, beh 開1 chōa環河快速道路, kāng款hō͘在地阻擋--落-來. 若無, chit-má淡水河過Kan-tāu到出海口chit-chat, 溪岸2 pêng tú-tú 2 chōa環河快速道路, kā人kap溪水隔--開.
竹圍á ê khiā家7~8--月組織「反淡北道路聯盟」堅持反對到taⁿ, chit-ê工程案taⁿ chiah ta̍uh-ta̍uh-á受tio̍h社會kap媒體teh關心kap注意.
Chit kúi月日來, 8--月淡水鎮公所辦工程說明會, 現場動員真chē chhit-thô-á, 去到hia beh表達反對立場ê人, 心內soah加添bē-chió驚惶;「反淡北道路聯盟」成員pun反對ê傳單, soah hō͘警察開罰單; 淡水sì-kè看ē tio̍h鎮公所「支持開路」ê紅布條, tī私人地掛反對ê布條á, 有ê隔tńg工tō無--去, koh有ê soah hō͘公所警告beh開環保罰單; 竹圍á ê反對者, mā不時有地方勢力去kā in「關心」.
Beh開chit-chōa新路是公共議題, 面對反對ê主張, 國民黨ê台北縣長chhím起頭ê時, soah真強ngē表明講, 準違法mā一定beh tī年底chìn前發包. 行政院宣佈國際kiáu場優先考慮hē tiàm離島了後, chit-ê天才縣長sûi講beh ò͘ 1條水路kā淡海隔開pìⁿ做離島, thang爭取tiàm chia設kiáu場. Koh來, 10月中, 主張開路--ê發動遊行, ùi淡水Koaⁿ-chin-nâ行去到竹圍á kā反對者chhiàng聲, koh làu kui大tīn chhit-thô-á; 淡水鎮長mā公開講有「少數人」teh反對, 致使工程無法度順利開工. Taⁿ環保署宣佈開路計畫ài先做環境影響評估, 縣政府kap鎮公所soah走去環保署抗議.
10外冬前ê淡海新市鎮計畫, 用「經濟開發」kap「在地發展」ê理由, 無顧地方討海人反對, ngē kā hit-phiàn地thūn pêⁿ; 八里hit頭ê台北港, pò͘岸起kah thóng出海岸kúi-nā khí-loh, lō͘尾lóng證明是無妥當ê政策. Taⁿ beh起淡北道路, koh來tō是淡江大橋, 淡海ê國際kiáu場kap娛樂中心, koh續--落, kám是繼續ǹg北淡水ǹg三芝一直開發--落-去? Chiah-ê開發案到底是為tio̍h siáⁿ-mih人ê利益? Kám正經是為tio̍h在地ê發展?
Koh來, 無論公共工程iah是社區營造, chit款經濟發展ê開發計畫, 造chiâⁿ ê結果是án-chóaⁿ? 經濟發展ê訴求包裝kah súi-tang-tang, 實際上soah一直破壞在地本底ê社會關係; ngē體一直「建設」, 人kap人, 人kap環境, kap土地ê關係顛倒jú疏遠; 大thàn-chîⁿ ê商業化思考, mā hō͘在地ê人文氣味直直消無--去. Taⁿ為beh解決新市鎮發展ê交通問題, 官方開出300億ê預算. M̄-koh lán若顛到頭來檢討, 一直開路, kám正經tō ē改善交通問題? 淡水ê發展kám是已經siuⁿ過頭--a? 10外冬前ê淡海新市鎮, kám是自頭tō無應該開發?
第3, 對政府ê公共工程政策, 民間kan-taⁿ ē-sái接受, iah是有權表達反對ê觀點? 面對在地反對ê力量, 官方掌握行政權力kap資源ê優勢, nah tio̍h koh一直用暗步teh阻擋反對者表達立場? 台灣社會kám有正經ê民主--a? 若有, 對ka-tī khiā起ê所在beh pìⁿ做siáⁿ款, 在地kám有權參與? Kám有權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