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雖在2000年用選票讓中國國民黨交出執政/行政權,但那是體制內部的「政黨輪替」,不是「推翻、消滅、瓦解」那個外來體制。
「中華民國」一直仍存在著,也仍一直主導著台灣社會的發展。重點不在「中華民國」的形式與名稱,而是「中華民國」這個體制60年來所形成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結構,甚至是我們的思考模式。
形式上的普選、執政權的移轉等,並沒有改變上述的所謂「文化霸權」(hegemony)與結構,而是繼續延續。即使在對抗體制的過程所形成的台灣人價值體系,依舊是從屬於原中華民國體制的hegemony,台灣人運動並未成功建立起反抗的hegemony及價值體系,並取而代之。
如不久前故宮分院南遷的爭議,顯現的是就觀光、促進地方發展等層次的思考,前提依舊將那些東西視為「我們的」國寶與歷史傳承。這不是「台灣主體」出發的歷史觀。
如兩蔣功過,至多只是將蔣父子視為「我們」歷史上的獨裁者,前提依舊是「我們」的前總統,而非明確地定位為「外來統治者」。這不是「台灣主體」出發的價值觀。
又如一鄉一博物館,不也是一種詮釋權的壟斷?鶯歌的陶瓷工作者仍活跳跳,但燒陶、製陶工作者的發言權,卻被移轉至冷冰冰的「博物館」手上,「博物館」不但接手了詮釋權,更「統一」了解釋權。這也不是「台灣主體」出發的價值觀。
再如社區營造,雖說讓許多地方帶來了改變,但實際上行政權仍是「裁斷者」。地方人民「充分參與、充分溝通」的決議,依然得交由行政權審核,並非行政權遵照民意去執行。地方的民主參與也是有限度的,至少連行銷通路(如菜蟲)的壟斷也無法挑戰,更不必談及生產體系的改變,或直接民主概念的胡亂引用了,這不過是原樁腳系統的擴大運用。所以在許多地方,里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常分別由不同派系者出任,這不也是「分而治之」、「派系政治」的運用?
台灣的社會力仍然牢牢地受制於政治力,社會力的訴求仍舊得仰賴政治力的裁斷。這個政治力不是狹義的政府機關,而是政治公職、官僚以及持續運作的中華民國體制的思考模式、思想、價值體系。
過去中華民國體制的既得利益者至今仍未付出代價,更未在這個社會裡遭受唾棄;相反地,他們仍掌握著相對優勢的決定權。過去中華民國體制的價值體系也仍舊未被台灣人翻轉,只是台灣人依循著那個體系,並因體制的開放得以握有部份決定權、解釋權與操作權,就被視為「台灣主體」的展現。事實上台派人士在這個體制與體系中所握有的決定權,是尊循原體系的思考模式與價值判斷的,並非基於真正的台灣主體思考所形成的civil hegemony。
從最表面的選舉裡中國國民黨的得票比例,就明白地告訴我們事實了。
過去的中國國民黨統治是外來、獨裁、威權,現在若真是「本土政權」與「民主體制」,那麼對過去那個統治做出新的評價與批判,理應是當前這個社會的共識和新的價值基礎。但為什麼連「評斷蔣父子」仍舊是爭議呢?
台灣社會新的價值體系若已戰勝舊體制,我們為何還需容忍既得利益集團,借言論、結社、新聞自由來胡搞呢?難道我們還得保障他們的民主與自由?
這正表示著:我們根本還未戰勝舊體系、舊體制!
台灣人雖bóng tī 2000年用選票hō͘中國國民黨交出執政/行政權, m̄-koh he是體制內部ê「政黨輪替」, m̄是「推翻, 消滅, 瓦解」hit-ê外來體制.
「中華民國」iû-gôan tī--leh, mā iû-gôan teh主導台灣社會ê發展.重點m̄是「中華民國」ê形式kap名號,「中華民國」chit-ê體制60冬來形成ê政治, 經濟, 社會, 文化結構無崩, 連lán ê思考mā lóng無破解「中華民國體制」ê限制.
形式上ê普選iah是執政權轉手, lóng無改變中華民國ê「文化霸權」(hegemony) kap結構, 顛倒繼續teh延續. Tī對抗體制ê過程形成ê台灣人價值體系, mā iáu無脫出中華民國體制ê hegemony, 台灣人運動m̄-bat起造出反抗ê hegemony kap價值體系, 來對抗kap替代舊體制ê霸權洗腦.
像無jōa chìn前beh tiàm南部設『故宮』分院ê爭議, 考慮--ê lóng是發展觀光, 促進地方發展chiah-ê層次, 前提iû-gôan kā hiah-ê mi̍h-kiāⁿ當做是「lán ê」國寶kap歷史傳承. Che m̄是「台灣主體」ê歷史觀.
像teh chèⁿ蔣pē-kiáⁿ ê統治是好是bái, ke̍k-ke是kā蔣pē-kiáⁿ講做是「lán」歷史上ê獨裁者, 前提iû-gôan是「lán ê」前總統, m̄敢thiah明講in tō是「外來統治者」. Che mā m̄是「台灣主體」ê價值觀.
Koh像『一鄉一博物館』, che kám m̄是解說權ê壟斷? 鶯歌做hûi-á ê工作者iáu活跳跳, m̄-koh in ê發言權, soah sóa去tī「博物館」手頭, hō͘「博物館」kā解說權la̍k-tiâu-tiâu. Che mā m̄是「台灣主體」ê價值觀.
Koh親像社區營造, 雖bóng講hō͘真chē所在有chi̍t-kóa改變, m̄-koh實際上行政權iáu是「裁判者」. 地方人民「充分參與, 充分溝通」ê決議, iû-gôan tio̍h交hō͘行政權審查, 行政權m̄免遵照民意來執行. 地方ê民主參與mā真有限, hām行銷通路(菜蟲) ê壟斷mā無法tō͘ lòng破, koh-khah免講beh重組生產體系, iah是o͘-pe̍h tàu講che tō是直接民主, che kan-taⁿ是本底thiāu-á-kha系統擴大運用niâ. Tī真chē所在, 里長kap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是無kāng派系輪流teh做, che kám m̄是「以台制台」kap「派系政治」ê步數?
台灣ê社會力iáu hō͘政治力la̍k kah真ân, 社會力ê訴求iû-gôan tio̍hǹg望政治力來裁判. Chit-ê政治力m̄ kan-taⁿ是講政府機關, 是kui-ê政治公職, 官僚kap一直無崩害去ê中華民國體制ê思考模式, 思想kap價值體系.
過去中華民國體制ê既得利益者, 到taⁿ iáu m̄-bat付出代價, mā iáu m̄-bat tī chit-ê社會hō͘人phùi chhùi-nōa, in iû-gôan掌握真優勢ê決定權. 過去中華民國體制ê價值體系, mā iáu-bōe hō͘台灣人péng盤, 台灣人完全遵照hit-ê體系ê規則, 因為體制開放參與thang the̍h tio̍h部份決定權, 解說權kap操作權, án-ne tō kioh是「台灣主體」落實--a. 事實上台派tī chit-ê體制內底ê決定權, iáu是tòe原底體系ê思考kap價值判斷teh行, m̄是正港ùi台灣主體來形成ê civil hegemony.
Ùi siōng表面ê選舉, 中國國民黨得票ê比例, lán tōē-sái真清楚了解chit-ê事實.
過去ê中國國民黨統治是外來, 獨裁, 威權, chit-má若正經是「本土政權」kap「民主體制」, án-ne對過去hit-ê統治有新ê評價kap批判, 應當是chit-má chit-ê社會ê共識kap新ê價值基礎. M̄-koh是án-chóaⁿ hām「評斷蔣pē-kiáⁿ」soah ē pìⁿ做是爭議--leh?
台灣社會新ê價值體系若已經戰贏舊體制, lán是án-chóaⁿ koh tio̍h容忍hiah-ê既得利益集團, 用言論, 結社, 新聞自由來o͘-pe̍h bú--leh? Kám講lán koh tio̍h保障in ê民主kap自由?
Che tú-tú kā lán講: lán根本tō iáu-bōe戰贏舊體系kap舊體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