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校一年ê gín-á問góa:「Siáⁿ-mih是iú孝?」
I ê老師tī上課ê時kā in講: iú孝tō是聽父母ê話. Tō是chiah-nī方便ê解說, hō͘自私ê父母想beh án-chóaⁿ tō án-chóaⁿ. 「無聽話tō是無iú孝」, 到taⁿ台灣ê教育iû-goân是án-ne teh教示gín-á, ùi國校一年ê gín-á開始, kui世人án-ne sok-pa̍k-tiâu--leh.
Góa kā chit ê gín-á講, 老師kan-taⁿ講1半:「Tī中國, iú孝tō是聽父母ê話. Tī西方, iú孝是體貼父母.」中國ê父母利用iú孝chit條soh-á kā gín-á pa̍k-tiâu--leh, 控制in ê行動kap自由. Tī chit ê人權至上ê現代社會, 中國ê三綱五倫pìⁿ做產生衝突, 製造悲劇ê亂源.
Lán chhiâng-chāi聽--tio̍h iah是看tio̍h有chi̍t-kóa老父少年時pàng bó͘ pàng kiáⁿ, kan-taⁿ顧ka-tī享受, 終其尾孤單破病死--去. 有ê老父khang-khòe無順sī, choaⁿ-á藉酒精逃避現實, kha̍p-bē-tio̍h tō對bó͘-kiáⁿ動kha動手, 用暴力維持一家之主ê尊嚴. 有ê老父lán-si久--a, m̄-nā無beh tàu負擔厝--nih ê經濟, koh kā辛苦thàn-chîⁿ ê牽手伸手, kā beh hō͘ gín-á ê資源the̍h來滿足ka-tī ê開銷, 無順意tō chhò-kàn-la̍k-kiāu.
中國ê父母喜歡1句話講:『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無jōa久chìn前, góa bat kā 1 ê 60 kúi歲ê o͘-bá-sáng講:『天下父母多不是』. Sui-bóng大多數人無像頂面講ê父母hiah-nī極端, m̄-koh做人父母--ê其實ka-tī心內知知--leh, tī gín-á ê成長過程, 無論有意iah無意, 知影iah m̄知, lán lóng bat因為ka-tī考慮無夠chiâu-chn̂g, hō͘ gín-á心內受過委屈iah傷害, hit-kóa傷痕, kan-taⁿ是深淺ê程度無kâng niâ.
生養gín-á, 除去hō͘ gín-á chia̍h ē飽, chhēng ē sio, koh-khah重要--ê是照顧gín-á ê心, 教in是非價值, án-ne gín-á身體kap心理ê成長發展chiah ē健全, 人格獨立自主了後, in ka-tī ē評估ka-tī ê能力去體貼父母. Ah若hit-kóa m̄知責任是siáⁿ ê父母, m̄-nā無法度hō͘ gín-á尊chhûn, koh-khah無立場要求gín-á對ka-tī「iú孝」.
小一的孩子問我:「什麼是孝順?」
他的老師在課堂上告訴他們孝順就是聽父母的話。就是這麼方便的解釋讓自私的父母可以為所欲為。「不聽話就是不孝順」,今日台灣的教育仍然企圖在小一孩子的頭上,就此戴上一輩子的緊窟咒。
我告訴這個孩子,老師只說對了一半:「在中國,孝順就是聽父母的話。在西方,孝順就是體貼父母。」中國的父母利用孝順這一條隱形枷鎖綁住小孩,左右他們的行動、控制他們飛翔的高度。在這個人權至上的現代社會,中國的三綱五倫成了產生衝突、製造悲劇的亂源。
我們常常聽到或看到有些父親年輕時拋家棄子,只顧自己一人享樂,最終落得孤獨病死。有的父親工作不順遂,只會藉酒精逃避現實,動輒對妻兒拳腳相向,以暴力維持一家之主的尊嚴。有的父親則懶惰成性,不但不願意負擔家計,還向辛苦工作的妻子索取金錢,分刮小孩資源來滿足自己花費,不順意就口吐暴言。
中國的父母喜歡的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前不久,我跟一位60多歲的太太說:「天下父母多不是」。雖然大多數人不像上述父母一樣極端,但是為人父母的人其實自己心知肚明,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有意或無意、自知或不自知,我們都曾經因為自己的不成熟讓小孩的心裡受過委屈或傷害,而那傷痕,只是深淺不同的程度差別而已。
生養小孩,除了供應三餐、給予溫飽,重要的是照顧小孩的心、教導是非價值,如此小孩才能身心健全成長,人格獨立自主之後,他們自會評估自己能力去體貼父母。至於那些不知責任為何物的父母,既無法獲得小孩尊敬,更沒有立場要求小孩對自己「孝順」。
──《TGB通訊》第166期(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