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ê性命ēthòaⁿsiáⁿ-mih款形, 成長ê土壤是siáⁿ-mih款環境, koh是看i ka-tī性命力ê發揮.

 

台灣社會, 人是有koân kēbái ê分別--ê, chit ê差別ê評斷標準是看i ê出身, 教育程度, 職業, 存款, 使用ê語言, koh有頭殼內ê價值觀來分類--ê. kāngê有無kāngê身份kap地位, 享受無kāng款比例kap品質ê資源kap福利.

 

親像lí tīkha種田做工ê aa-má, 講北京語koh是『台灣國語』, tī一般ê價值觀--nihhông當做地位kē koh無水準ê草地人. Koh親像lí ê老父老母, han-bān thàn-chîⁿ, 捲舌永遠標準, 堅持beh台獨tio̍h-ài經過革命, tī chit ê社會hôngsoe-siâu ê.

 

因為身份地位koân ê人享受--tio̍h ê待遇是hiah-nī-á, kohtio̍h眾人ê肯定kap phô͘-tháⁿ, chiah ēhiah-nī chēphah-piàⁿ beh peh ǹg社會頂koân ê階層, thang hiau-pai hō͘人欣羡ê生活. Tī台灣社會, 別人肩胛頭peh---lihsù-siông--ê. Tī台灣社會, 身份地位kē ê人無發言權, 行動受人控制, koh tio̍h配合國家政策kap財團利益犧牲權利.

 

統治台灣ê政府, 政策kap資源分配m̄-bat公平正義--, 一般人mā bējiokchiâⁿ chit款現狀ê源頭, siàubeh kā改變, phah破重來. Bē, 一般人bē án-ne, 因為án-neē損害tio̍h chit-máê, ē破害社會ê秩序kap安定. 一般人想--êbeh án-chóaⁿsiōng chió ê khùikap代價, 交換koh-khah chē資源kap福利.

 

M̄-koh sàn-chhiahkám理所當然ài hông犧牲? 身份地位kē êkám---tō hiah lak-sui?

 

chihhit-kóa hō͘社會一般價值觀認為是無lō͘-ēng ê, káu-koài ê, 有路無厝ê遊民, 無父母管教ê gín-á, hō͘學校放棄ê chhit-thô-á, hông lia̍h入監獄ê pháiⁿ, 上街頭抗議ê chia̍hsiuⁿê. Lí ē發現, 大部份lán ê選擇是有限--ê, lán ka-tī beh chiâⁿsiáⁿ-mih款人是有受tio̍h限制--ê.

 

做人父母對gín-á lóng ēǹg, goánlí ê ǹgtī ta̍k pái chhōa lí參加ê聚會, 活動, 遊行--nih, mā tī ta̍k pái拜訪有se̍k-sāi kapse̍k-sāi êê對話--nih, tī事事項項goán ê不滿, 憤怒, 批判kap主張--nih. Chegoán提供hō͘ lí ê成長環境kap價值選擇.

 

Gín-á, 請問lí beh chiâⁿsiáⁿ-mihê?

 


 

一個生命會長成什麼樣子,取決於成長的土壤是什麼樣的環境,再者就看他自己生命力的發揮。

 

在台灣社會,人是有高低好壞之分的,這個差別的評斷標準在於他的出身、教育程度、職業、存款、使用的語言,還有頭殼內的價值觀來分類的。不一樣的人就有不一樣的身份和地位,享受不同比例和品質的資源與福利。

 

像你在鄉下種田做工的阿公阿嬤,講北京語還是「台灣國語」,一般價值觀是視為地位低又沒水準的草地人。像你的老父老母,不會賺錢,捲舌永遠不標準,堅持要台獨就得經過革命,在這個社會也是被瞧不起的人。

 

因為身份地位高的人享受到的待遇是如此的好,又受到眾人的肯定和吹捧,才會有那麼多人努力要往社會頂端爬,過著神氣令人欣羡的生活。在台灣社會,踏著別人肩膀往上爬是正常的。在台灣社會,身份地位低的人沒有發言權,行動受人控制,還要配合國家政策和財團利益犧牲權利。

 

統治台灣的政府,政策與資源分配不曾公平正義過,一般人也不會去追究造成如今現狀的源頭,妄想改變、打破重來。不會,一般人不會這麼想,因為這樣一來會損害到現在擁有的,會破壞社會的秩序與安定。一般人想的是要怎麼用最少的力氣和代價,交換更多的資源和福利。

 

然而散赤人就理所當然被犧牲?身份地位低的人難道生下來就如此倒楣嗎?

 

請你去接觸那些被社會一般價值觀認為是無路用的人、搞怪的人、有路無厝的遊民、沒有父母管教的孩子、被學校放棄的浪蕩子、被抓進監獄的壞人、上街頭抗議的吃飽太閒的人。你會發現,大部份我們的選擇是有限的,連我們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也是有受到限制的。

 

為人父母對孩子都會有所期望,我們對你的期望在每次帶你參加的聚會、活動、遊行裡,也在每次拜訪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對話裡,在事事項項我們的不滿、憤怒、批判和主張裡。這是我們提供給你的成長環境和價值選擇

 

孩子請問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TGB通訊》第160期(201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