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院觀察了一個晚上。溼熱的天氣加上前兩日工作量增加,自己真是太大意了,以為還可以撐得住,看起來終究敵不過情緒,讓自己不堪地倒在街頭,幸虧小孩沒事,無論如何生產前不能再出錯了。上午他帶著她小心地撘上計程車離開醫院,回到娘家後,說上完兩堂課後會再過來陪伴,就先行離開了。
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一個禮拜,雖然醫生也知道,護士人力長期不足的情況下,一個護士休息就代表其他護士的負擔必須增加,只是醫生交代了該交代的就盡了職責。用電話跟阿長聯絡之後,得到了五天的安胎假。休養一個禮拜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告訴自己,這三、四天努力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平心靜氣、三餐正常、睡眠充足,雖然看來是基本的事情,但也只有在母親的身邊才可能實現。隔著牆壁,躺在自己的床上,眼睛注視著小時候自己挑選的吊燈,聽著母親跟婆婆在電話中沉穩且客氣的對話聲音,讓她得到平靜、安心。
「我的母親,堅強、包容、智慧」,這是念護校時在一篇文章中對母親的描述。母親至今一路走來並非平順。
外公家族在戰前是地主,即使戰後經過四萬換一塊以及三七五減租讓整個家族元氣大傷,外公還是保有自己的土地,勤奮的工作供應家裡的女兒們到初中畢業,男生們則沒有初中限制,大舅高中學歷、小舅則是大學畢業。小時候一次聽見了阿姨們的聊天,外婆生前曾經說過媽媽這個小女兒很能讀書,應該讓她繼續讀,若不是外婆在母親初二時急病過世,姐姐們又都已經出嫁沒辦法插嘴娘家的事情,喜歡讀書的母親應該能夠繼續升學的吧。
母親在24歲那一年跟父親結了婚,他們是中學同學。外公原先相當反對這件親事,在那個時代,四個阿姨還有大舅的婚姻對象都是由父母一手安排,再加上父親是佃農小孩,是個毫無家產、又沒有背景的黑手,大概是因為這樣,父親第一次上門提親時外公命令家人不准讓父親進門。最後是因為母親堅持,加上父親的人品、風評得到了外公的認同,幾年後才終於點頭答應。大母親五歲的小阿姨說過,要不是外公對這個失去阿母疼愛的小女兒感覺不捨,光是因為母親的強硬態度就會被打個半死吧。相對的,在那之後不久,媽媽的二哥,小舅跟小舅媽的戀愛就順利多了,或許當時已經年邁的外公終於體認到社會已經改變,因此不再有任何反對。
婚後的母親辭掉了在大姨丈家布行的工作,轉到住家附近的加工廠上班,方便照顧家裡。姐姐出生後母親辭去工廠的工作,憑靠她在布行時學到的一手功夫還有外公給的那台嫁妝縫紉機做起了家庭洋裁,還做些雨傘加工、縫外銷毛衣之類的代工幫助家計。然後是祖父過世,到了第四年父親拒絕了外公家的資助,自己跟朋友合夥頂下了一間鐵工廠,為了節省房租,一家住進了工廠後方,母親在不算寬敞的住處又格出一小塊空間繼續家庭洋裁,又同時負責管帳還有煮飯、照顧姐姐以及生病的祖母等工作。再隔年,她出生的那一年年底祖母也過世了。在她3歲那一年父親的合夥人退出經營,父母親為了早日還清借款,比以往更加勤奮工作,母親的家庭洋裁仍然繼續,父母親的勤奮節儉雖然讓家境漸漸寬裕,一家還是住在鐵工廠裡頭。
其實她本身對父親的印象非常模糊,父親的形象來自大她4歲的姐姐以及母親口中,還有那一本有著父親的筆跡,寫著她名字的筆記本。
──《TGB通訊》第178期(2014/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