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inawa, 古早ê琉球國, 離台灣坐飛龍機chiah點半鐘久ê海島群, góa tī hia phīⁿ tio̍h台灣ê氣味.
Kap Okinawa siōng原初ê機緣是2003年去日本Okayama chhōe Siông--哥, i放The Boom ê “Shima Uta” hō͘ goán聽, koh紹介主唱者宮澤和史(Kazufumi Miyazawa)因為chit條歌紅透全世界, soah tī名聲--nih迷失ka-tī, lō͘-bóe發現iáu是tio̍h hoan頭走chhōe根. Kazufumi Miyazawa創作ê chit條“Shima Uta”, 是i參觀姬百合之塔Himeyuri資料館了後ê憤怒kap反省.
怪奇--ê是, tńg--來了後góa根本bē記Siông--哥講ê人名kap團體, m̄-koh i ê故事soah一直印tī心內, bē-su有魔力ê款. Tek-hôa請in pa-pa去日本ê時替goán買 “Shima Uta” chit tè CD, 買--tńg-來soah是另外1 ê Okinawa在地團體“Begin”, mā sǹg是hō͘ goán加添kap Okinawa ê機緣.
2014年知影Cocco ê “ジュゴンの見える丘”chit條歌. 查資料, 開始注意Okinawa ê新聞kap反美軍基地ê消息.
行去1 chōa Okinawa, 發現chē-chē所在琉球確實kap日本chiok無kâng--ê, 植物景觀, chia̍h-mi̍h, 墓ê型式, lóng顛倒kap台灣khah sio-siāng. 頭2暗tòa tī Nakijin ê日本式舊厝, 厝頭家in a-má bat tòa過台灣, Nakijin ê景bē-su是墾丁tiām靜ê庄腳所在. Koh-khah免講kui sì-kè ê sisa石獅kap『石敢當』, 南島海島ê氣味.
15世紀(1429)琉球tō已經是獨立ê國家--a, kiám-chhái是國際政治關係, 為tio̍h王國生存, 叫隔壁ê中國(明朝清朝) hām日本做阿哥, mā kap chē-chē國家有貿易往來.
17世紀(1609) Satsuma出兵琉球, 佔Amami奄美群島. 1871年日本廢藩置縣, 琉球hông編入Kagoshima. 1872年宣佈琉球是日本ê領土, 設琉球藩, 正式殖民琉球. 1879年廢琉球藩, 號名Okinawa, 琉球國siōng尾1任國王尚泰王kap王室成員離開琉球去東京.
1945年4--月美軍登陸Okinawa, 琉球人全hông捲入戰爭--nih, 造chiâⁿ超過15萬人死傷, 平均4 ê琉球人tō有1 ê tī戰爭--nih死--去. 二戰結束, 美軍繼續佔領接管琉球, 美軍基地佔beh琉球本島土地ê 1/5. Sio連續美軍造chiâⁿ ê社會案件, koh引起1970年ê Koza暴動, 地點tō tī goán tòa ê第2間民宿附近. 1972年, 美國kā琉球ê行政權還hō͘ 日本.
Án-ne ê歷史背景, hō͘ 琉球人一直有獨立ê聲音, tō像goán tī Hirayume資料館tú--tio̍h ê 90歲o͘-chí-sáng, 堅持ka-tī是琉球人, m̄是日本人, 琉球是hō͘ 日本殖民--ê.
台灣早期hō͘ 中國國民黨禁母語, bē-tàng講ka-tī ê話, 琉球mā kāng款, bē-tàng講in ka-tī ê琉球話Uchinaaguchi, in oan-na有「失語」ê危機.
台灣2014-2015年ê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 拒絕高中學校教科書koh行翻頭改做中國史觀(103課綱), 7月30反課綱北區高校聯盟發言人林冠華自殺抗議, 2016年5--月教育部宣佈廢止有問題ê 103課綱.
教育一直是統治者beh有效統治ê工具, 台灣是án-ne, 琉球oan-na是án-ne, Himeyuri學生隊ê死傷mā是日本軍國教育ê影響.
2011-2014年琉球ê Taketomi竹富町mā有教科書爭議, in直接kap日本中央政府對chhiàng, 堅持beh用ka-tī ê版本, tō是beh堅持在地觀點ê歷史解說權. Beh kéng toh 1版本ê教科書ê攻防戰一直持續到chit-má.
琉球ê「復歸」, 日本ê統治kap同化, 反美軍基地運動, kap日本政府ê kà力, 美國文化ê長期影響, 追求獨立ê聲, lóng hō͘ góa看tio̍h台灣ê影, pêⁿ-pêⁿ khiā tī太平洋ê戰略位置, 台灣kap琉球有chiok chē sio-siāng kap無kâng.
沖繩,古早的琉球國,離台灣坐飛機才一個半鐘頭的海島群,我在這裡聞到台灣的氣味。
和沖繩最原初的機緣是2003年去日本岡山找松哥,他放The Boom的“Shima Uta” (島唄) 給我們聽,還介紹主唱者宮澤和史(Kazufumi Miyazawa)因為這首歌紅透全世界,卻在名聲中迷失自己,最後發現還是必須回到根之所在。宮澤和史創作的這首「島唄」,是他參觀姬百合和平祈念資料館後的憤怒與反省。
奇怪的是,回台後我根本忘記松哥講的人名和團體,然而他的故事卻一直印在心底,像是有魔力。Tek-hoa請他爸去日本時替我們買「島唄」這張CD,買回來的卻是另外一個沖繩在地團體“Begin”,也算是為我們加添和沖繩的機緣。
2014年知道Cocco的「ジュゴンの見える丘」(看得見美人魚的山丘)這首歌。查資料,開始注意沖繩的新聞與反美軍基地的消息。
去一趟沖繩,發現很多地方琉球確實和日本不同,植物景觀、飲食、墳墓型式,都反而和台灣較相近。頭兩晚住在今歸仁的日本式房子,房東阿媽曾經住過台灣,今歸仁的景緻好像墾丁恬靜的庄腳所在。更不用說到處可見的石獅子和石敢當,南島海島的氣味。
15世紀(1429)琉球就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或許是是國際政治關係,為了王國生存,向隔壁的中國(明朝清朝)與日本朝貢,也和許多國家有貿易往來。
17世紀(1609)薩摩藩出兵琉球,佔奄美群島。1871年日本廢藩置縣,琉球被納入鹿兒島縣。1872年宣佈琉球是日本領土,設琉球藩,正式殖民琉球。1879年廢琉球藩,取名沖繩,琉球國最後一任國王尚泰王與王室成員離開琉球去東京。
1945年4月美軍登陸沖繩,琉球人全被捲入戰爭中,造成超過15萬人死傷,平均4個琉球人就有一個死於戰爭。二戰結束,美軍繼續佔領接管琉球,美軍基地佔了將近琉球本島土地的1/5。一連串美軍犯下的社會案件,甚至引起1970年的胡差暴動,地點就在我們住的第二間民宿附近。1972年,美國將琉球的行政權還給本。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讓琉球人一直有獨立的聲音,就像我們在姬百合資料館遇到的90歲歐吉桑,堅持自己是琉球人,不是日本人,琉球是被日本殖民的。
台灣早期被中國國民黨禁母語,不能講自己的話,琉球也一樣,不能講他們自己的琉球話Uchinaaguchi,同樣有「失語」危機。
台灣2014-2015年的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拒絕高中學校教科書又走回頭路改成中國史觀(103課綱),7月30日反課綱北區高校聯盟發言人林冠華自殺抗議,2016年5月教育部宣佈廢止有問題的103課綱。
教育一直是統治者有效統治的工具,台灣如此,琉球也是如此,姬百合學生隊的死傷不也是日本軍國教育的影響嗎。
2011-2014年琉球的竹富町也有教科書爭議,他們直接和日本中央政府對槓,堅持要用自己的版本,就是要堅持在地觀點的歷史解釋權。要選用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攻防戰一直持續到現在。
琉球的「復歸」,日本的統治與同化,反美軍基地運動,和日本政府的角力,美國文化的長期影響,追求獨立之聲,都讓我看到台灣的影子,同樣位於太平洋的戰略位置,台灣和琉球有太多同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