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016/11/5)看了蔡宇軒導演的《演習》紀錄片,又是心裡一沉......

 

先說映後座談導演講的,起心動念是台灣「選邊站」的特質太明顯二分,不管是政治傾向或核能議題,群眾不見得對議題本身或支持方有足夠認識,但因為選邊站就支持哪邊,兩方完全無法對話。這部片他希望能盡量持中性角度帶出討論和對話。在跑過巡迴放映座談後他發現,這部片的觀者反應很兩極,反核人士看完認為這是反核紀錄片,擁核或不反核人士則認為是為己方陣營發聲。有這樣兩極化的反應真是太妙了!

 

為什麼有演習?演習又是為了什麼?

 

我自己看完後心裡一直浮現「荒謬」兩字,當然還伴隨著悲哀。

 

從地球生命來看,人類歷史很短。生活本身就充滿驚險和意外。隨著產業革命和掌握科技,人類生活急速進展,開發與進步是現代的代名詞。然而身為大自然界中的微小一份子,我們也正為了現代生活的便利性付出代價,幾十幾百年前的理所當然,大自然的反撲正讓我們嚐到苦頭。

 

我們無法凌駕主導大自然界的運作,只能迎著它應對,盡可能的做好準備。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為因素,就會有意外。對於天災、人禍,我們盡可能的防範、檢討。我們從小都經歷過防災演習,地震、火災是最普遍的反災演習內容,有些地方可能還有海嘯演習(或許是日本311震災後才有?),而核電廠半徑5公里地區還有核災演習(日本311震災後台灣已修正為8公里),此外還有空襲演習。這些反災演習無非是為了讓我們面對災害來臨時可以有所準備,知道怎麼自保和避難,不會措手不及無法反應。

 

然而回想一下我們從小到大經歷過的演習,隨便帶過、應付了事不就是我們對於演習的心態嗎?對於會造成身命影響的災害,我們並沒有嚴肅正視,以至於演習就像兒戲般充滿荒謬的歡樂以及行政行事的作業流程。

 

核災的輻射影響不是立即性的、可察覺的,導演以PM2.5為例說明核輻射的影響,但是PM2.5至少我們還能看得到灰濛濛的天空,聞得到髒髒的空氣,而核輻射我們看不到、聞不到,是比PM2.5更進階的隱形殺手。

 

紀錄片中呈現出,學校的核災演習是在操場上模擬進行教室內與教室外的應變(為了方便檢視演習過程?)。社區的核災演習,疏散的遊覽車上引導人員進行問答後,很快結束進入歌唱時間唱著《快樂的出帆》,阿公阿媽們漠然的望著窗外不知道在想什麼。政府辦的核災演習,負責人員被問到車輛不是要先除汙再駛進疏散避難範圍?回說他們只負責演習進行順利不方便回答。原能會官員說,資源有限,防災準備(演習)如擴大會稀釋掉資源;該怎麼知道核災發生、何時開始疏散避難,這些資料都掌握在政府手裡,所以希望民眾聽從政府指揮。

 

日本311震災處在福島核電廠所在的雙葉町町長說,即便是日本,政府對於核災資訊也是掩蓋。那麼,人民該如何得知事故發生?又,政府所發佈的資訊可信度多少?如果政府恰好不被人民所信任那又該怎麼辦?

 

這部片或許沉悶,觀者或許會覺得累或不痛不癢,但從另一角度思考,這部片讓我們回頭檢視自己對於防災的心態,我們很難時時刻刻緊繃神經防範未然,我們也曾抱著應付的心態進行著防災演習,或者想著這些災害意外離我很遠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正是這樣的心態讓我們致命。

 

身處地震帶,我們有地震火災的防範準備。有著三座正在運行中的核電廠,我們也該有核廢與核災的認識。我們無法把台灣搬離地震帶,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要有核電廠。

 

紀錄片中無法呈現的核災防範與自保方法,導演非常樂意藉由映後座談和大家分享。由於影片本身的特殊性,比較適合高中以上觀看,教師、社區居民、政府官員、救災相關單位也非常適合,可以直接和導演邀約放映加座談。

 

導演前一部紀錄片《北海老英雄》可以線上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