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筆記 (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韓國學運者能深入群眾

問:不同的路線做法的選擇,會造成什麼不同的影響呢?


答:這可由日本與韓國學運的差異看出。


日本學運在70年代尚強,但在學運後,學運分子大部分都到國會做助理,再慢慢爬升成議員,和台灣的情形類似,不僅不能改變政治結構,還與之合流,甚至學運的經驗使他們鬥爭更厲害,欺騙人民的把戲更精緻。日本資本主義很發達,社會異化也很嚴重。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營化」的深沉危機

問:「民營化」會對台灣造成什麼衝擊?


答:台灣勞動者面臨的另一個危機是「民營化」問題,這牽涉到意識形態的鬥爭。自由經濟發展至極會要求所有的市場開放,致少數擁有資金的財團壟斷市場,這與計劃經濟的利害發生衝突,包括民生產業及油、電、水等自然壟斷的企業,將全被財團控制。


這對台灣的危機從內部不易察覺,若從世界經濟來看,是國際財團欲進軍台灣的前奏。國營企業基本上是一種保護的對抗策略,因為國際財團資金雖然雄厚,但仍難與受法律、政策保護的國營企業相比。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經體系聯手打壓勞資動者

問:工會幹部在面對這些狀況時如何因應?

 

答:工會幹部要經過這種歷程是很艱苦的,而且大部份是由個人承擔,因為很少人有能力站出來與資方對抗。面臨關廠的工會一般也很少事前做好勞工教育與心理建設,一旦遇到關廠便無所適從,甚至想法會配合資方,如「現在抗爭資方馬上關廠」等想法。其實資方本來就打算關廠,抗不抗爭對資方都一樣,有時資方也會欺騙勞方,這就是缺乏對勞工做思想教育的結果,往往關廠抗爭愈久勞方愈容易被資方滲透,致抗爭毫無結果。這是台灣關廠問題的一大困境。

 

若要處理這些問題,第一、自己是否有能力處理;第二、勞工運動的思想教育並非只有在關廠時候做,平常就應該進行,但事到臨頭時不可能從頭做起,所以對關廠的處理方式有一路線是透過政治鬥爭的方式來完成,經濟面的鬥爭暫緩,重點在政治面透過與國家機器的對抗與衝撞,讓工人了解自身的困境。

 

中華民國政權至今仍無關廠法、資金外流管制法等,除了勞基法外,勞工毫無任何保障,而勞基法對資遣費、退休金保障的罰責不是欠缺就是過輕,資方多以身試法,因為(1)主管機關多半不會對資方做強制追討或拘提的動作;(2)司法體系中少有研究勞動法的,整個法官系統也都不知勞工的處境,若照一般訴訟案件進行,少則一年多則拖至五、六年,尤其法院對勞工運動多有敵視,所以工會幹部常常被法官為難。

 

從關廠運動中得到的結論就是只有做體制外的運動,才有可能使資方退縮。甚至須以體制外運動喚醒勞工的政治意識,使勞工事前警覺、事發集中力量,針對政治結構做鬥爭。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一部電影開始

其實你是不太想看這部電影的,因為你擔心有人若不是沉浸在哀淒中,不然就是高喊團結來回應這段歷史、來看待台灣此刻的處境。然而,歷史本來就是各方有不同的解釋,同一個素材,持不同立場的人,就會擷取、放大該素材中的不同成分,這一點,你早在2001年社團的228讀書會就已深深體會。當時社員翻遍各立場的228專書,得出一個結論,這些作者們都沒說謊,沒有人曲解史實,然而如何定位228,是來自於本身的民族立場、階級立場,以及之後的實踐動向。從那之後,你不再那麼憎恨那些統派(因為你知道你們爭取的是不同的群眾),反而是對於那些披著台派、披著本土糖衣,但碰上關鍵問題打迷糊仗的改革派頭人們很感冒,你心理犯著嘀咕「頭腦混沌的同伴比凶狠的敵手難纏多了」。


這些你都知道,你也知道在運動裡面沒有爭辯,只有實踐;與其說爭奪解釋權,不如說是親身實踐該種路線,非僅僅論述而已。但你就是心急或說雞婆,還是想好好跟那些「改革派」說個清楚。


也因此你對於片中英軍的殘暴,農村年輕人被譏為「蓋爾豬」的橋段,沒有像隔壁那位女士摀鼻啜泣反應那麼大,雖然你想到太平洋此端海島的前輩們,也曾被日本大人罵過「支那豬」、「清國奴」,被中國兵仔指責是「被日本奴化」,但你知道被殖民的痛楚就是這樣,你們不需要那些音調悽涼的曲風,你們何苦悲嘆那些傷痛的過往,面對殖民體制、殖民者,你們只有一個義務,認清自身的處境,而有扭轉運命的承擔;悲嘆、憐憫只會讓殖民者(體制)更加訕笑。

 

大西洋那端與太平洋此端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黑蘭的囚徒》(Prisoner of Tehran),這是一本真人真事的回憶錄,作者Marina Nemat是經歷伊朗革命且曾被關進監獄的政治犯,出生於1966年國王時期(親西方的巴勒維掌權)的德黑蘭,成長於一個在伊朗的俄國東正教家庭,其特殊的宗教信仰異於大多數的伊朗人,小時後過著如大多數孩子般無憂無慮的生活,直到1979年伊朗革命前後,生命有了重大的改變。

 

初戀情人在推翻國王的政治示威遊行被殺,她的幼小心靈受到巨大衝擊。而後伊斯蘭革命成功後,從海外流亡回來的何梅尼上台掌權,專制獨裁、高壓的恐怖統治,肅殺的氣氛更甚於國王時期。198216歲時她被捕入獄,因為抗議學校老師上課只做政令及宗教宣導,而不上有關學業內容,而後又因緣際會變成罷課並張貼批判學校文字等,與其他同學都變成了政治犯,被關進德黑蘭從國王時期就赫赫有名的Evin監獄(如台灣早期的警備總部、景美監獄)

 

她在Evin被刑求,甚至險些被槍斃,因為愛上她的審問官搭救而免於一死,刑期由死刑變為無期徒刑,代價是改信伊斯蘭教並嫁給這位審問官;而後因著審問官丈夫特殊關係,再改判3年有期徒刑。最後,「有良心」的審問官在決定辭職其職務的前一週,遭到政敵刺殺身亡。作者在審問官家人的大力奔走下,服刑兩年多後假釋出獄,回到父母的身邊。因為政治犯的身分無法回到學校,她只好獨自進修取得高中學歷,後來更無懼風險再婚生子,終於在1991年逃離伊朗,逃離政治黑牢的陰影,抵達加拿大展開新的生活,在速食餐廳當服務生。2000年她開始以英文寫回憶錄。2003年發生一位加拿大裔的伊朗女子返回德黑蘭,在Evin監獄外拍攝示威遊行的抗議活動被捕,而後被刑求致死,她的遭遇讓作者決定透過文字向世界發聲,終於在2007年出版回憶錄──《德黑蘭的囚徒》。

 

從作者的遭遇,她並不是熱中政治改革的政治活耀份子,也沒有加入反政府組織,只是當時的政治氛圍使她「不小心」成為所謂的政治犯。20多年後,這個16歲的女學生政治犯開始將她囚禁的記憶化作文字,打破沉默,訴說自已的伊朗故事。故事出版後,作者堅稱這不是小說情節,而是真實的個人遭遇,反倒被許多當時也在Evin監獄服刑而後倖存,也來到西方國家的政治犯嚴厲批評、質疑,認為作者美化了監獄的劊子手,甚至認為這是作者從其他政治犯的故事拼湊而成的,以政治犯的遭遇變成她成名的墊腳石。一部個人回憶錄,也因立場、意識形態問題,開始角力,讀者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彼此的回應。

 

從作者的故事、中東其他作家以及中南美洲的作家,透過文學向世界發聲時,台灣能嗎?我想到一個人物,呂秀蓮,她是個女性,出國留學,坐過政治黑牢,早期也寫小說,她的英文也行,她的親身經歷緊扣台灣民主運動的發展,透過文學形式也可以舖成一部偉大、驚世、令人矚目的小說或回憶錄。她的故事不遜於這位伊朗作家或一些中南美洲出身的作家,她一樣可以透過文學的力量,以西方強勢語言,用她的故事向世界發聲,為台灣發聲,讓台灣因而被世界看見。然而她不幸成為副總統,更重要的是政治力淹沒了一切想像力、創造力,政治抹煞了一切的可能性。除了將力氣用在組織太平洋連線、展現外交能力,或者到處視察、接受白目記者的白痴問題,並藉機大發議論外,還有什麼作用?或許她已經離開文學太久了,或許是掌握權力的想望遠大於創作的慾望,或許台灣政治人物的光環遠遠超過小說家,所以比較台灣產生了一位國際重量級的作家和產生第一位女性副總統,在典型台灣人的價值天平上,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在竹科內的健身活動中心裡,在明亮、寬敞、安靜的二樓,望著透明玻璃帷幕外的風景。秋陽照耀著大地,幾棵相思樹林點綴在芒草叢生的荒地,除了這片綠色的荒野,舉目所見都是一棟棟高聳、灰白的「高科技」辦公大樓及廠房,窗外的世界似乎都那麼的整齊、平靜、有秩序在運轉著。想著建築物內忙碌的男男女女,又是呈現什麼樣的生命風景呢?是否有人會留意窗外這片寂靜沉默的荒野、樹林四季的變化?是否有人會抬起頭望向窗外的景緻,想著個人的生命情事、時間流轉及世事的沉伏呢?亦或有沒有人覺得老了,為年輕的理想已遠飄而嘆息呢?

 

回頭看著自己手中的報紙,看著聳動的標題、血淋淋的新聞畫面、一堆令人洩氣的時事報導,忽然間又陷入一種絕望的情緒。窗外的世界看似充滿希望,其實社會的本質卻是錯亂、混亂、混蛋到底了。

 

擱下厚甸甸的報紙,從背包裡拿出《白米 不是炸彈客》的書,楊儒門的獄中書信。想透過楊的文字來認識他。楊的文章裡常提到的「自己是好奇寶寶」,「好奇可以殺死一隻貓」,我也是充滿好奇的人,我好奇一個1978年出生於彰化鄉下的小孩,25歲時竟敢用白米炸彈,來要求在看不到一畦農田菜園的「台北市的中央政府」重視農業及小孩的問題。為什麼是他來要求?為什麼不是農經專家、教授,不是進步的社運團體?為什麼應該是他?他有掌握一套對農業問題數字的分析、資料的解讀、農業的普查、農業現況發展的理論與論述嗎?他握有農業問題的詮釋權嗎?或他有經過前衛的社運組織的思想改造?亦或參與激進左翼團體辯論激烈的讀書會嗎?他都沒有。他有的是他活生生地「看到」農村的凋蔽、沒落,年輕人無法在農村生活下去,走出去,回不了,老農拖著衰弱的身軀,仍忙碌於安身立命的田園土地上,看著弱勢邊緣的小孩孤單地走向死亡。為什麼是他?因為他說:「這個世界太過份,也太無情了,已經超過我能容忍的範圍了。」所以是他,所以他被看見、被聽見,最後被審判、被監禁。

 

透過文字,看楊自成一格的生活哲學及成長點滴,從童年寫到當兵生活,再寫到獄中生活,每個階段都在不斷的實驗中證明自己、挑戰自己:逼自己吃魚、騎機車或腳踏車環島,逼自己吃素、冬天洗冷水澡、獄中絕食。也誠實地紀錄輕鬆的一面,與好友的嘻笑打鬧,一時的心血來潮,神經神經的無厘頭舉動,有時自我「吐糟」、「解嘲」,也有嚴肅的反思。讀到他在軍中反抗的事,他寫下的反省:「沒有人是天生要讓人欺負的,……反抗並不是欺負別人,而是保障自己不受壓迫與欺凌。」在被判刑後,他寫到,「愈大的壓迫,會得到越大的反彈和突破。」

 

看著他的書,想著這個人。楊對自己有期許與使命,不甘於生命就是一份穩當的工作、美滿家庭,他無法轉身從他所處的現場離去,或假裝沒看見就代表問題不存在了,於是有如唐吉德的壯志,孤單地起身踽踽而行。他決意要為他看到的世界發聲,讓台灣的農業問題被看見、被討論,他用自己的方式為所屬的階級發聲,為養育他的阿公發聲,為所有老農發聲……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在文化團體上班,最近找我去看了幾場戲,也常與他討論到工作上觀察到的現象,讓我對台灣的文化藝術團體以及文化運動的發展有不少觀察。

 

其中一場《浮浪貢開花》,「金枝演社」結合歌仔戲、歌劇(opera)和台灣餐廳歌舞秀的表演方式,以極生活性的題材為劇本,用詼諧又誇張的肢體語言,表現出台灣50~60時代的社會背景,也反映出現代台灣人的心理渴望。

 

若與他們去年演出的《玉梅與天來》相比,《浮浪貢開花》的內容鋪排較平常,也較缺乏引人思考的諷刺性,然而他們運用我們生活中極為平常的題材,又使用我們社會生活化的台語,他們的演出把觀眾拉回到生命和生活的記憶裡,非常有感染力。

 

講到使用台語的表演,一般人首先會想到的一定是歌仔戲或布袋戲,但是歌仔戲或布袋戲的戲齣幾乎都是「教忠教孝」的意識,China毒太深了。上述那類劇團雖然台灣主體性的自信仍不夠穩固,也尚未跳離「文化中國」和「族群融合」的迷思,然而若比較之下,反而更值得來支持,也能讓一般台灣人於戲裡找到自信。問題是,他們連維持下去都很吃力。

 

若有明確的政治意識和社會批判思想,反映出社會現實,這種文化藝術活動的影響力必定比政治或社會運動更為強大。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多年前的愛情故事,表現的是一個歷史事件:純情的台灣與懦弱不敢承擔的日本無奈地分手。日本在戰後並非「拋棄台灣」,而是被迫「放棄台灣」(舊金山合約)。分手後,對被「放棄」的那一方(台灣)而言,那七封動人心弦的情書,其實都是無濟於事又落落長的屁話。終究這是一部商業電影,串場情書成了不可或缺的浪漫賣點。

 

機車工人水蛙與老闆娘之間若有似無的戀愛感情,實在讓道德制約的凡人提心吊膽。但是水蛙他比喻說得好,誰說一個母的只能配一隻公的!台灣祖先平埔族原是母系社會,為了繁衍優質後代,一女多男最合乎自然!只是這道理卻是派給一個男人理直氣壯地說了出來,有些嘔氣。

 

情書對象家中的三個女人,其實代表著台灣的三個世代:承受日本背信的阿婆,一生在晦暗的鄉下老屋度過;第三代為了愛情,跟日本人生下私生子之後,從事基層勞動維生,卻磨不掉(不肯磨掉?不甘心磨掉?)傲然姿態;第四代(未來台灣)有天份且堅持自我價值,不屑理會週遭的人事物,直到自己真心認同之後,才願意跟上眾人節奏。至於消失的第二代(二二八),片中甚至沒有任何提及,那一代徹底在影片中消失,代表台灣的二二八文化斷層。

 

這痛徹心扉的創傷,劇中以極其簡單的一句台詞表現,第三代說:「對她(第一代)做了很不好的事。」我認為那「很不好的事」,指的是很多人經驗過的──在家裡也要說北京話,「很不好的事」指的就是台灣人的文化背叛。因為文化的不連貫,第一代與第三代之間的價值衝突無法避免!第三代其實看不起第一代,卻也繼承了愛上日本人的命運,只是第三代比第一代堅強地承擔後果,她的選擇並非暗自落淚,而是獨自肩負養育責任。

 

鄉代主席是最政治性的角色,受到很多視聽者的喜愛。乍看跟我們的生活經驗完全矛盾,也聽到朋友抱怨說,現實生活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民代主席。我的看法是鄉代主席其實很傳神,現實生活也的確存在,只是他(他們)並非中華民國體制下的民代,而是台灣民眾心中的台派大老。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GB, 台語文, 台語夢. 照陳德樺 (2010) ê 講法, 除了「Tâi-Gí-Bûnê 意思, tī 台文界通用 ê chit ê 詞——「TGB, iáu1 êhán 得知 ê 指稱:Taiwanese Girls and Boys; 詞源來 tī 1997kha-tau, 後期 (1996-) ê 學生台灣語文促進會對外 chia̍p-chia̍p leh ēng chit ê 標頭自稱. Ē̄-sái, e̍hêTGB 指後期 ê 學生台灣語文促進會, ah1 tīn 參與促進會, 實踐, 關心「台語文」, 抱「台語夢」ê 少男, 少女, 少年人──在學或--taⁿ-á 出業 ê 高中生, 大學生 kap 研究生, lán sù-siông lehê「台語學生」ah 台語青年.

 

林長昇 (1971-2009) tōán-ne ê 1 ê 角色: 台語學生, 青年, 學運積極份子, 專職勞工運動者, 台獨左派. 20107--, i 過身對年 ê 日子, 台灣組合kap TGB 小組編輯, 出版 i ê 文集──《Thiⁿ-téng ê Lā-hio̍h, 收錄 chēng 讀逢甲中文系了後 i 所寫 ê 政治, 文化評論 kap 文學創作. Tō ká-ná 陳德樺 kap 林長昇 ê 觀點 án-ne, 台語左派認為:「『台語文』是追求台灣人 tháu-pàng ê 手段, m̄ 是目的.(2003: 303)『左派認為人民有智慧, 他們所以沒有發言權是因為受到壓迫, 包括語言, 文字等方面的束縛……』(, 215) 母語權,「文字權」, m̄-chiah chiâⁿ 做勞動階級, 台灣人民爭取「發言權」, 歷史「詮釋權」, 甚至先鋒黨, 社運團體 la̍k 文化霸權(道德, 智識領導權) ê 必要手段. 用筆者 ê 話來講, 台語左派有 khah tì 語言殖民 ê 脈絡, 語言資本在語族內部 kap 語族之間分配無平均 ê 事實; 所致, tī 運動策略思考頂面, 訴求反體制,「脫漢」, 強調實踐, 組織化 kap 群眾啟蒙, 對智識份子 ê 運動角色 kap 非角色 ke1 份警戒 kap 批判.

 

Thiⁿ-téng ê Lā-hio̍h》以華語文為主 ê 選文內底, 不時 tō kha̍p tio̍h 自稱「左派」,「進步」份子--ê hit-lō 民族主義 khióng-hiâⁿ (phobia about nationalism) kap 反語文運動 ê 假多元論立場; 林長昇講 chiah-ê 人是「假左派」, 教條 gām--ê (dogmatic). Hō͘hiau--ê, chiah-ê 強調進步 ê 讀冊人對弱勢, chió 數社群 éng-éng mā「聞聲救苦」, nah ē 是教條 gām--ê-leh?án-ne: 假左派認定,『社會壓迫的內容只剩下生產關係上的壓迫, 而且將所有的民族主義者都打成右派.(81)〈真的是左派嗎?〉,〈為什麼批評殖民語言就叫國族主義〉實際舉「苦勞網」(網站) ê 孫窮理, 楊偉中做例,in kāê 民族認同 kap 母語文訴求絕對化, chiah 講人是右派沙文,「國族主義」者. Chitê contexts kap, 孫實際 ê 言論 lán m̄,mài, 以筆者看--tio̍h ê 文獻來會, 虛偽左派 ê 經濟論教條 kap 自由派假仙假 tak ê 多元主義言論, tī lán ê 社會 kap 歷史上在來 無欠, 而且是主流意見; in 無自覺維護特定群體,--者將程序正義絕對化, 承認「多元剝削」ê 現狀.

 

參與社會運動 ê kha-jiah 記錄以外, chit 本冊 tio̍h 林長昇 台語文運動 ê ta̍p-ta̍p 滴滴; 冊中所收 ê 台語文章, 算是「實踐 TGBê 證據: 7 首台語詩 (1995-2005), 1 篇日記散文〈寒--ê 暗暝〉(2001), 台語小說〈人間百合〉(2003), kòa 1首翻譯 ê〈國際歌〉; koh2kap 台語對話 ê 華語小說〈飛翔的鷲鷹〉(2007),〈上帝之火〉(2009, 殘稿). 後手 chit 2 篇華語地文, 台語對話 (漢羅) 分家 ê 小說展現華語文寫實功能 ê 制限, 是「過渡性」文本; kap cha̍p-chn̂g ê 台語小說〈人間百合〉kāng, lóng 有作者生長啟蒙, bú 學運社運 ah 擔任原民教師 ê 經驗再現, 究竟 是自傳小說. 7 首台語詩 tō ká-ná hit 首「改」寫, hēê〈國際歌〉, 左派「抒情」ê 聲音帶出 1 款在地化, 脈絡化ê「神學」kap 馬派實踐哲學:Góa 只有正手 the̍h 上帝交 hō͘ góa ê Bible 倒手 the̍h 無產階級交 hō͘ góa ê 大刀 ∕ 向你保證 ∕ 新 ê 台灣 beh 開始」(〈傷痕〉, 33). Bible kap 大刀 lóng chiâⁿ1 種暗喻, 社會「變遷」──changes ê 保證; 套林長昇 (81) ê 思考 kap Marx〈論Feuerbach ê 題綱〉ê 話尾 (1999/1845: 123): Lán一直 leh 用各種方式解說, 批判台灣 ê 語文環境 kap 社會; 重點 tī, ài 改變. 若講寫是 TGB ê 實踐, án-ne 新台灣 ê 保證 是實踐, 再實踐 ê TGB: 補充左派視野 ê 台語文運動.

 

引用冊目

林長昇. 2010.Thi-téng ê Lā-hio̍h: 林長昇紀念文集》. 淡水: 台灣組合, 7--.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筆者對台語文運動 ê 認識有 khah 粗淺, 本文 kan-na ùiThiⁿ-téng ê Lā-hio̍hê 社會運動策略來探討林長昇 ê 左派立場; 其實, che chiahchit 本冊主要 ê 內涵.

 

ê 附錄,1 篇訪談——〈工人建國: 與林長昇談台灣社會〉, ē-sáisiōng ē-tàng 代表作者 ê 思想. 值得注意--ê, tī leh 追求獨立建國 ê siâng, 林長昇比人 koh-khah 注重「建國 ê 內涵是 siáⁿ?chit ê 問題 (214). 個人 ê 成長經驗, hō͘ i 決志追求 ē-tàng 實現社會公義 ê 新體制. Kap 單純 khiā 族群立場 ê 台獨運動者 saⁿ, i 覺左, 右體制之爭, hō͘ i 對真 chē 問題 lóngke khah 深入 ê 看法. 像講建國路線 ê 選擇, i 認為 tī kheh 欠健全工會組織 ê 台灣, 勞工面對--ê 是典型資本主義 ê 剝削; 剝削 koh 右派體制 kap 民族 ê 雙重teh-ah, 所以 i 主張 ài 以勞動者做主體, 結合其他弱勢者運動——「多元聯合」ê 戰術, 來做體制外 ê 鬥爭 (225). Chit 款主張, 基本上承接 Karl Marx 階級革命 ê 理論. Hō͘khah 欽佩--ê, 林長昇自頭到尾 lóng 堅持 chit-lō 左派理想 kap 運動路線; ùi chia lán thang saⁿ-kap 探討「理想」實現 ê 問題.

 

論真講, 社會公義 ê 理想自古 是政治思考者 ê ǹg. 政治理論家對理想社會 ê 描寫, éng-éng 寄望統治者透過教育來達到「國泰民安」ê 境界. 問題是,ê 教育無 tiāⁿ-tio̍h tō ē 教出好人; 好人無 tiāⁿ-tio̍h tō 是好 ê 統治者;ê 統治者, mā 有失覺察, 腐敗, 過身 ê 1.chit「國治」kui-tù teh tī 統治者身上 ê 想法,1chiâⁿ 粗直 ê 政治方案, éng-éng 無法度 hàiⁿ 掉「11 亂」ê 輪迴.---, Marx ê 理論 tō khah 特別. Marx 分析工業革命了生產方式改變所引起 ê 階級現象, 認為: 社會不公 kah 若來 經濟不公, án-ne 社會 beh 改善 tio̍h-ài 改變經濟體制. Che 是頭 1 kái 有人提供 chiah-nī 具體 ê 實踐工具, hō͘ 被統治者感覺 in ka-tī 有能力 thang 改變政治,kohta-oâ kan-na ē-tàng ǹg 統治者有 1 日「自我改善」. Che āMarx ê 理論有 thang 時行 1 ê 半世紀 ê 原因.

 

問題是 1 ê 半世紀過---ah, 1991 年年底蘇聯解體, kám m̄-tō 正式宣告 Marx 開創 ê 共產主義失敗--a? 現此時 tiàm 台灣提倡階級革命, kám bē siuⁿ 過時? 其實, 台灣現階段因為產業轉型 hām 貿易全球化引起勞工問題種種, kap 19 世紀西方工業革命, 殖民擴充 ê 背景有 kāngê 性質; Marx ê 理論並無失去 i ê 實際性. 林長昇 ê 文章, 可貴 ê 所在 tō tī chia. Lán ài 反思--ê 是共產革命成功了後, i ê 運作 án-chóaⁿ ē 失敗? 社會主義 ê 理想, 為怎樣顛倒 自由主義國家得 tio̍h 實踐?

 

林長昇 ê 詩作內底有 bē-chió「流血」,「宣戰」ê 修辭. M̄-koh, ùi--nih ê 論述來 , i 採取--ê 主要是「街頭革命」, 是武裝鬥爭 ê 行動. 當代社會革命 ê 場所的確已經 ùi--ê 游擊戰場轉移到人民示威 ê 街頭. 1980 年代以下, 台灣 hāmchē 轉型國家 kāng, lóng 干証 chit-lō 轉變. M̄ 管武裝 iah 是街頭, 體制外革命目的 kan-na 1: 奪取政權, 實踐 ka-tī ê 政治理想. 革命成功了後, 新政權面對 ê 問題 hām chìnê 統治者 kāng, lóngbeh án-chóaⁿ 治理 ê 問題. Kap 傳統 ê 政治觀念 siophēng, 社會主義進步 tī i 強調「人民民主」透過體制 ê 統治 (22), m̄ 是個人統治. 是講, siáng chiah 是人民? 人民 beh án-chóaⁿ 作主? Siáⁿ-mihê 體制 chiah ē-tàng 實現社會理想?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海角七號》後,讓我想起多年前聽到的故事。

 

1995年,我在台北往宜蘭的自強號火車上,遇到了宜蘭員山的阿嬤,在一個多小時的旅程中,阿嬤告訴我一個50年前的感情故事:

 

1944年終戰前,因為美軍轟炸,宜蘭機場的日本飛行員隱密借住靠山邊的民家,那時阿嬤還在唸高女,因為要躲警報,學校停課留在家裡,因而有機會與這些日本的年輕飛行員有了近距離的接觸,而他們就是執行死亡任務的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當時宜蘭機場便是他們最後起飛的地方,而阿嬤的村裡和家裏,也是他們年輕生命消逝前最後的落腳處。

 

阿嬤說,當時都是二個人一組去執行他們的死亡任務,看著他們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大家都能感受那種悲壯的氣氛。或許因為年紀相近,又或許是一種同情,這些飛行員被視為家人般的對待。經過幾個月的相處,期間阿嬤認識了Y飛行員,然而他們相互愛慕的情愫,隨時會因為Y的死亡任務而結束,彼此也特別珍惜所剩不多的相處時間。

 

幸運的是,戰爭不久便告結束,而Y便是最後倖存下來的幾位飛行員之一。然而戰爭結束,並沒有為他們的關係帶來任何結果,身為戰敗國的子民,Y先生更無法對阿嬤有任何的承諾,而他們的戀情才要開始,接著就要無奈地結束。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獨立書店有什麼了不起的?到底一間書店可以怎麼搞才會屌?書店可以有什麼樣的作為才有更大的社會意義?書店能怎樣在這個「閱讀力消退、消費力消退、打折潮」的年代裡殺出一條路來?


這些問題是個人在經營洪雅書房這9年來持續不斷自我反問的老話題,也是讓我可以繼續經營下去的支撐力!怎麼說呢?因為那意謂著洪雅書房一直在轉變、創新、突破、有趣中調整,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堅守一間超理想、不賺錢卻又孤獨、沒有變革的店,那麼這樣要堅守的久嗎?我自己是個熱愛文化資產與環境生態的人,不單單是欣賞與遊玩、導覽,還想著可以做些社會意義的事,於是時常發起或捲入「搶救」、「保護」的運動裡(相對這些保護與搶救就會有反對開發與建設的行動),可是這些事真的要等待書店休息或放假的時候才來做嗎?甚至等到以後退休或有錢之後再來做呢?


不,書店不該獨立於這些事,書店既然挑選這麼多生態與文化資產、社會學、歷史等等的書在販賣,就更該讓讀友 知道這些不公、不義、摧毀的力量與事件才是。因此,洪雅書房就越來越基進於這些事了!於是,就這樣讓洪雅書房一點都不獨立於社會,於是洪雅書房在社會資本 (名氣、義工、社團組織、人脈)上具有很大的累積與超連結;於是,洪雅書房越搞越大,曾經一度在台南百達文教中心開分店呢!


可是書店既然是營業體,在營業額上也必需有獲利來留住人才或伙伴,否則終究會出現危機,洪雅書房縱使有大量的支持者可以捐款贊助與義工群供號召,但終究書店是「營業體」而不是NGO組織那種「社會體」,贊助是一時而無法永續,且就整體花費來看額度也不夠,而且書店本身的經營還是不能打平!因此,關分店是不得不的選擇!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難得看到針對以色列侵略鄰近國家的批判。通常,都是讚揚以色列建國從無中生有的精神,尤其是自認為從事「台灣獨立/建國/守護運動」人士,總是把台灣自詡為以色列。通常,都是把巴勒斯坦打入邪惡軸心的一環。

 

因此這部〈與巴席爾跳華爾滋〉的電影就顯得特別了,尤其是它以動畫做為紀錄片的形式,而且導演阿利佛曼還是當時以色列屠殺黎巴嫩的士兵。同時,拍攝這部動畫紀錄片也是導演作為心靈療癒的過程,在夢境拼組和友人專訪中,導演掀開了刻意遺忘逃避的記憶傷口,這個被以色列政府操縱主宰的血腥事件,讓大家重新省思曾是納粹暴行下的以色列,如今卻複製了法西斯形象,入侵別的國家屠殺人民。

 

片中呈現出當時的屠殺夜晚以色列士兵協助施放照明彈,清楚地表明,在亮晃晃的天空下,不管你是否持槍殺人或有無施放照明彈,都是屠殺行為的兇手跟共犯。

 

阿利佛曼面對了自己曾經作為共犯的過去,也面對了以色列於中扮演的角色,那麼台灣人呢?何時才要面對我們自己也是姑息壓迫繼續存在的一份子?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各種社會問題與社會矛盾,一直都被藍綠鬥爭掩蓋住,一次選舉誰贏誰輸,誰上台誰下台,大家就跟著開心或辱罵。不過一項政策的實施或廢止,例如是否開放三通,農地是否開放買賣,蘇花高是否興建,涉及的利益實際上比我們情緒的起伏更大。真的是人家吃米粉,我們在旁邊喊燒。

 

「誰會做這種事?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動機為何?誰最能從中得利?」《潘朵拉處方》(The Pandora Prescription) 這本冊就是描述這些事情。

 

作者James Sheridan在研究美國醫療體制的過程中,發現大製藥廠為了利益,控制美國甚至全世界醫藥產業的運作秘密。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又牽涉到政治、經濟,還有全球化的角力。「藥品對美國的重要性,一如石油之於中東。藥品是對世界貿易和制裁的談判籌碼,舉足輕重。」「金錢會左右政治。誰的競選資金最多、靠山最夠力,就能贏得選戰。金錢是掌控政府的關鍵。勢力最龐大的企業也最佔優勢,能夠選擇符合自己利益的候選人。」

 

醫藥與武器是美國控制世界的兩項利器,也是美國最龐大的利益來源。「許多國家害怕得罪美國,是因為美國經濟制裁的能力。這些制裁有很多是醫藥。還有武器。醫藥與武器,這兩者從商業立場來看是完美的組合——傷害與治療,這能顧及所有市場。如果削弱美國的醫療,不僅美國經濟會大受打擊,美國最有利的籌碼之一也會從檯面消失。」

 

世界上,許多國家內戰或是是兩國交戰,實際上雙方的武器都是美國提供的,無論誰輸誰贏,都是美國軍火商得利。戰爭造成傷害,美國再提供醫藥「援助」,變成是美國製藥廠得利。接下來的重建,換美國工程商出場,以該國的資源壟斷做為交換代價。許多國家就是被美國這麼操縱著。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oyu是台灣阿里山鄒族Saviki部落(山美村)的青年,也是我們「青年之聲」的伙伴,他一直非常積極地在思考、找尋族群重生的出路,也非常用心地在落實他的理想,現在我們就來分享他的觀察與理想。

 

以下為訪談記錄:

 

問:身為台灣原住民青年,你認為台灣原住民的困境主要在哪裡?

 

答:台灣原住民問題整體上來看是結構面的問題,也就是制度面上的問題。原住民不論是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都是處在被支配、被宰制的狀態。

 

過去四百年統治台灣的外來政權,都是以殖民者的心態統治原住民,將其文化霸權加諸原住民身上,抹煞原住民主體文化認同,視原住民為次等公民,像日治時代的皇民化政策,就要求我們認同天皇與日本國;國民黨亦復如此。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狗去豬來」是台灣人形容連續被日本及中國國民黨統治時常常掛在嘴邊的,《台灣人生》這部日本人拍給日本人看的記錄片,從老一輩台灣人受訪者的話語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這句話背後所隱含的懷念、哀怨、不滿、不甘願……等等交纏一輩子的矛盾情緒。

 

記錄片中的受訪者對日本時代都相當懷念,每一位都用流利的日語回憶起年輕時身為日本人的驕傲,以及支那人來台後所產生的衝突。一位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當自願兵的歐吉桑,大聲控訴日本政府拋棄台灣人,而且還丟給戰爭時的敵國中國。一位讀第一高女的歐媽桑說自己若是男的,一定自願從軍替國家(日本國)打仗,也贊成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還有一位排灣族出身的歐吉桑,強調日本教育裡有是非觀念,然而他卻是國民黨時代第一位當立委的原住民。

 

我們當然可以理解台灣老一輩對日本的感情,相對中國國民黨走路來台佔領的樣相,有法治而且讓台灣進入現代化社會的日本時代,當然會讓經歷過228與白色恐怖的台灣人懷念。不過從這部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台灣又深又重的奴性,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會懷念被人殖民的日子,還以做為殖民者臣民為榮。全世界也沒有一個民族會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只有台灣人會迷失在身為日本人或中國人的身分認同裡。老一輩的台灣人沒有把從日本教育中學到的是非觀念留給子孫,也沒有把被中國國民黨統治的歷史仇恨傳給後代,我們看到學到的是繼續接受中華民國的統治,將中華民國當做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兩者愈來愈形影不離。全世界各民族為了傳承民族的歷史、語言、文化,都是母親教小孩,大學生教中學生,中學生教小學生,用家庭教育對抗殖民者的高壓統治,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而台灣呢?我們教的是「小孩子有耳無嘴」、「政治不可碰」。

 

我常常想起楊碧川在《台灣的智慧》中寫的:「台灣人把日本人比為狗,阿山仔比為豬仔,卻未曾捫心自問:何以人被豬狗統治。」我們要過什麼樣的台灣人生?這問題只能問自己。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陣子去西門町看電影《蟹工船》(Kanikosen)是日本導演Sabu改編自日本左派作家小林多喜二(Kobayashi Takiji) 1929的同名作品,敘述被徹底糟蹋的勞動者起反抗故事

 

作者1926年日本實際發生事件基礎,經過調查研究,創作出堪察加海域補蟹且加工成罐頭「博光丸」,船全是離開故鄉討生活的窮苦人家與年輕人他們得忍受地獄般的非人待遇,船公司賣命,監工還大舉「促進國家事業」的旗幟將他們不分日夜的勞動成果收資本家所有。直到勞動者覺醒起身反抗,帝國軍隊出面替資本家鎮壓,勞動者這時才清楚,他們原先以為該是保護國民軍隊實際上是維護資本家利益,才死再一次團結起來做鬥爭

 

為什麼這個時候無產階級文學《蟹工船》會再度風靡,受到世人重視2007年年中美國發生次級房貸危機,逐漸影響全世界,到2008卻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就在此時,《蟹工船》開始日本大銷,日本人,特別是年輕人,在這書中看見自己悲慘的生活處境,連台灣韓國中國重新翻譯出版值得注意是,日本共產黨每個月的黨員數1000速度增加

 

經過世紀時間資本主義運作模式一直演變壓迫形式也愈來愈細緻,然而壓迫本質並沒有改變。在《蟹工船》那個時代,長時間勞動,沒有保障又沒有尊嚴工作環境,到今日勞動條件受立法保障,工人可以組織工會,然而壓迫就這樣減少了嗎?政府為維護企業主利益,開放外勞,剝削本國勞工工作機會企業主為了節省人事成本,約聘派遣工讀生替代正式員工,失業率直直爬升;一般民眾省吃儉借貸過日,政府官員以及優勢階層卻每天大魚大肉油水多多。

 

現今這個時代,資本家的壓迫一樣有政府公權力做後盾,如果沒有壓迫政權在背後撐腰,買辦資本家無法如此風光。勞動法令看起來是在保護勞動者,實際上卻使資本家的剝削合法化,有形的法令反而弱化勞動意識,致使勞動者更加無從翻身。新一代被壓迫被剝削的人們如今回頭從歷史中找尋經驗,未來階級鬥爭的戲碼將會持續上演。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嚴格的與壓迫的社會結構必然會影響到其結構內兒童養育與教育的制度。這些制度以結構的形式來形塑了他們的行動,並且傳遞侵略者的迷思。」

--保羅弗雷勒《受壓迫者教育學》(Paulo Freire,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有小孩後,我才了解我們是如何成為被壓迫者的。父母疼小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因為這樣,常常會無意識延續自小接受的統治者的無腦化教育,也把小孩養育成無獨立思考的未來的被統治者。例如將小孩的命名權交給算命仙;小孩如果哭鬧,就洗茉草水、淨符水、收驚、拜床母、拜祖先、衣服反過來穿;或者是被囑咐七月半晚上不能帶小孩出門、太陽下山後衣服要收起來。「受到壓迫者的誘發,民眾會訴諸一種巫術的解釋或是對於神的錯誤觀念,將他們的受壓迫狀態的責任宿命地轉移到神的身上。」我們接受老一輩教導的養兒方法,無意中也接受了統治者的意識形態,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壓迫體制就是這樣穩固維持住的。「日常生活中的關係與普通習性束縛了被宰制者與宰制者,使得他們也受制於將他們綁在一起的體系。」「傳統的教育過程之目標就是在使我們配合現況,以致於讓我們去維護原有權力關係。」

 

有對自己的觀察,還有《受壓迫者教育學》這本書的點破,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們在追求被壓迫者/自我的解放過程中,欠缺自我革命。有反省,有行動,才會有批判意識,才會有實踐,也才會真正信仰反抗的哲學。否則,我們將一直存有雙重標準,一方面喊著革命解放,一方面卻又受制於壓迫者的意識形態。「受壓迫者內心的最深處根植著一種雙重人格性。他們雖然發現到,若沒有自由的話,就不能真實地存在;但他們雖然渴求真實的存在,卻又懼怕真實的存在。他們一方面是他們自己,另方面又同時將壓迫者的意識予以內化。」

 

「教育是一種政治行動。」我們從小接受國民黨教育長大,經過長期(23)的文化霸權控制,我們走路、講話、穿著、生活習慣、思考模式,都存在壓迫者的影子,加上小孩是模仿父母行為舉止長大的,如果沒有一套相對於壓迫者價值觀的教育制度,在舊有的權力關係中,小孩從小便開始服從權威,上學後,父權式的權威結構更是受到強化,小孩將逐漸成為不會思考的被馴化者。

 

「少年若無一擺空,路邊那有有應公」,「囡仔人有耳無嘴」,長輩總是教訓小孩要聽話,不要作怪,然而我們若愈學會適應社會的遊戲規則,壓迫者就愈容易控制我們。至於會搞怪的、適應不良的,就被歸類為社會邊緣人,是需要接受救濟者,被壓迫狀態被當成個案,使人不去批判社會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被教導成習慣只看表面,不去追究現象背後的原因與真相。「當受壓迫者愈學習到去適應環境時,壓迫者就愈容易去宰制他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壓迫者使用了教育的囤積概念,再配合父權式的社會行動機制,讓受壓迫者接受一種自我陶醉式的福利接受者名稱。」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珍惜身為異類的價值:異類是社會的獨行俠、思想家、一股探索的精神,能挑戰那些享有特權與權力的人。「一的力量」是勇於獨善其身,勇於反覆思索真理,且不受傳統或既得權力者似是而非的論調所蒙蔽。──布萊思寇特內《一的力量》(Bryce Co͘rtenay“The Power of One”)

 

一陣子了一《一的力量》,與大家分享

 

書可以說是作者布萊思寇特內自傳小說,內容描述二次大戰前,一位英國籍男孩在南非出從小就給黑人保母帶大。5歲時,寄宿學校。在歷經長久的殖民與戰爭的土地上,他那英國人的身分使得他成為全校學生報復歷史仇恨的對象,於是明白自己必須為英國人的惡行贖罪。

 

直到他離開學校,在火車上認識了拳擊手車掌,他才知道只要有腦袋、有技術、有心還要有計畫,就能以小搏大。之後,他遇見的德國籍音樂老師、監獄犯人、圖書館館長、中學同學、礦工同伴……,讓他看見尊嚴與勇氣,學到「一力量」

 

珍惜身為異類的價值」,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卻非如此。我們害怕和別人不一樣,避免自己異於常人被貼標籤,不敢挑戰權威和特權。這是台灣長期被殖民造成的扭曲的歷史性格。該如何解?也得從歷史中找答案。我們需要更多過去歷史上那些敢和別人不一樣,那些敢反抗不義打破現狀的「異類」,我們也需要世界其他同樣被殖民國家的反抗的歷史經驗。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昇——知道賽德克巴萊是「真正的人」的意思後,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長昇,原來長昇在生命中的某個時間點覺醒後,所做的所有努力是只想做個「真正的人」。原住民在千百年前就懂得用「人」的概念作為自己的族名,讓平地人的我們感到自己應該見笑。原住民「人」的概念應該不只是相對於「獸」。「賽德克」是一種生命的價值,當生命的價值被破壞、信仰被扭曲時,挺身不計代價要回原本屬於自己的,這就是賽德克巴萊。長昇是這樣努力的,我們不也應該這樣努力嗎?雖然我們身邊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是「人」,他們只知道錢,以及更多的錢。

 

彩虹橋——賽德克人信仰彩虹橋,當賽德克人死後,彩虹橋有祖靈帶領,男人的手必須沾了洗也洗不掉的鮮血,才有資格通過考驗成為真正的人。爲什麼傳說、信仰可以這麼美?爲什麼我們的親友都像笨蛋一樣拿著族譜去尋根修祖墓?又像瘋子一樣的焚香祝禱?如果有一天,我也為了討回原本我應該有的尊嚴,雙手沾滿了洗也洗不掉的鮮血,我也想去彩虹橋,只是,不知道賽德克的祖靈願不願接納我?

 

——我常在夢中殺敵人,看過賽德克巴萊在公學校的那場「血祭祖靈」,讓我知道下一次在夢中應該用什麼方法更能殺得痛快。電影分類把賽德克巴萊列為輔導級,我認為不是年紀小需要大人陪同觀看,應該是娘娘腔(查某體)需要有人陪同觀看。

 

人才——看完賽德克巴萊才發現被騙了幾十年,那些大導演都像不入流的半調子了,爲什麼以前這些半調子在台灣都被捧成國際大導演?幹!支那人真是不要臉,在各行各業,明明只懂一點就被虎濫成國際級的,這種一定是支那人。有實力的人是不屑和支那人相提並論的,台灣的電影從現在開始有了「賽德克巴萊障礙」,不能突破的就閉嘴!



——知影Seediq Bale「真正ê人」ê意思了後, góa1 ê--tio̍h ê, 原來性命中某1 ê間點覺醒了後, phah-piàⁿ--ê是想beh1 ê「真正ê人」. 原住民千百年前tō ē-hiáu「人」ê概念來做ka-tī ê族名, hō͘平地人ê góan感覺ka-tīkiàn-siàu. 原住民「人」ê概念應m̄ kan-taⁿ kap獸」區別. Seediq1種性命ê價值, 性命ê價值hông, 信仰hôngê, àijōa chē代價, khiā本底lán ê--tńg-, che tōSeediq Bale. 昇是án-ne teh phah-piàⁿ, lán māán-nephah-piàⁿ, kám m̄? Sui-bóng lán身軀邊大多數人m̄知影siáⁿ-mih「人」, in kan-taⁿ知影chîⁿ, kap koh-khah chē ê chîⁿ.

台灣組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